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是东莞经济的主要支柱。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逐步形成了集聚度高、产业链条长、配套完善的产业体系,外向型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但随着社会环境改变和国际经济的发展变化,加上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市外向型企业面临着经营困难,在莞扎根发展的信心有所动摇。
  (一)企业以投资方为主体境外上市无法享受相关优惠政策。企业实施研发、智能改造等转型升级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融资是企业筹集资金的主要来源,但目前普遍存在外资企业境内融资困难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受境内抵押物的限制,造成融资困难。二是企业经营状况达不到境内上市条件,无法在境内上市融资。部分外资企业以境外投资方上市方式募集资金,但按东莞目前相关政策,境外投资方上市无法享受相关优惠,不利于外向型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经营成本上涨。一是用工成本上涨,新一代打工工人理念转变,劳务公司发展,造成企业招聘难,招聘费用高,用工成本增加。二是物流成本增加,现企业的订单量少,送货批次多,运输成本占比较大。另外,大鹏港查验等候时间较长,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的货物通关成本。三是社保费用、工会费用、残保金和环保投入等都在提升,企业经营成本上涨。
  (三)国际贸易市场不稳定。主要表现是中美贸易摩擦,造成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客户甚至完全停下订单。加上各项反倾销和不平衡的贸易制度,企业外贸市场不稳定。
  (四)企业申请相关政策帮扶难。现省市出台帮扶政策较多,但很多符合条件企业却被一些细门槛或附加条件拒之门外,有些政策需提交的材料众多复杂,导致很多企业被迫高价聘请中介协助申报,企业处于弃之可惜申报又困难重重的境地。
  

建    议:

     (一)建议在境外上市的认定为东莞市上市后备企业。为扶持和稳定外向型经济发展,建议将以投资方为主体在境外上市的,且上市后融资募集的资金承诺用于东莞企业增资扩产的外资企业,认定为东莞市上市后备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二)建议切实为企业降成本。一是盘活外贸货物流通渠道,减轻物流成本。完善东莞港口货物的物流配送,充分利用我市港口优势和互联网作用,通过粤港澳大湾区、虎门港、石龙东欧班列及各物流园区的优势,设计相关外贸货物流转程序,以简便的流转方式加快外贸货物在莞流通,降低物流成本。二是建议港口码头增加相关设备、优化作业程序。加快货物查验的安排,提升货物通关效率,从而减少企业通关查验造成货物延误的压力和费用。三是建议对进口再生胶料适当放宽处理。若进口查验时通过目测和简单的测试能确定是再生胶料,不造成环境污染,无违法违规的,建议海关快捷处理。四是严格管理好劳务中介,严控劳务公司到企业“抢”人和在企业派遣比例。五是建议加大力度吸引人才留莞。制定更多的吸引人才政策,解决企业人才子女入学问题,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提升市民的居住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到莞就业。
   (三)建议加大力度推动外贸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大力开展国际商贸活动,向外宣传智造东莞、东莞优质商品及东莞企业品质的管理,提升国外对东莞的认识,为东莞企业争取更多更大的境外市场。其次,充分利用好各类展会,推动企业积极参与,助推企业拓展外贸业务。
   (四)建议帮扶政策申请便利化。建议制定帮扶政策时一并考虑企业的申请程序和资料要求,拟定相关可供企业申报参考的通稿模版,让企业能自主制作资料和申报,减少企业因申报难、申报费用大而放弃申报的现象。建议利用互联网、物流快递或现场窗口受理等多种方式接受企业的申请,进一步提升企业申请的便利化水平。


提案者: 李灿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