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大湾区背景下进一步支持我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建议:
制造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脊梁”。在2018年东莞两会上,“传统的产业转型的动力何在”、“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有何密码”、“粤港澳大湾区倍增下东莞的机遇”等话题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同样,在粤港澳大湾区倍增下,东莞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也迎来机遇,但如何把握机遇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点:
1、成立大湾区军民融合制造产业基金。在大湾区背景下,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首先需要成立大湾区军民融合产业资金。由政府牵头,吸引有军方背景的大基金和投资机构加盟,联合成立东莞市军民融合制造产业基金,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或政策配套,投资已经或即将取得军工资质的企业。以资金来带动资源,以资源来提升技术,以技术提升企业,形成一种联动良性的机制,促进大湾区东莞军民融合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
2、引进专业的军民融合中介服务机构落地。解决了资金的问题,下一步是解决军民融合的技术和人才问题,这首先需要引进专业的军民融合服务机构落地。由政府牵头,吸引全国军民融合的服务机构来莞落地,为企业提供军民融合相关的研究、咨询、会展、数据和金融服务,推动军转民、民参军、军地融合协同发展
3、促进东莞市军民融合的院校所企产学研合作。引进军工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建立市级军民融合创新平台,从资金、人才、技术、设备、产业等提供全链条的军民融合支持服务。
4、引进大湾区军工科研院所分所及军工企业总部。军工科研院所作为军工企业的骨干力量,是军民融合战略的践行者,是强军、富国重大责任的肩负者。引进军工科研院所到莞建立分所,促进大湾区背景下东莞军民融合产业技术的提升;引进军工龙头企业的总部,以龙头企业作为领头羊,带领我市乃至整个大湾区军工企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