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为广大企业上了一堂高成本的知识产权课。虽然经过市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推动,东莞市的知识产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进一步激发全市的创造创新活力,就必须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
  目前东莞市知识产权依旧有几个方面亟待改善提升:
  一、知识产权相关的专利数量增长快,但质量良莠不齐;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获取时间周期长。2018年,全市专利申请量及授权量大幅增长,位列全省第三,但大部分增长源于与科技项目申报相配套的专利数量需求,而非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创新需求推动引导的结果;此外,东莞市内外观专利在申请后两周内可获取授权,但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及版权、商标等专利授权周期从7至18个月不等,周期过长。
  二、知识产权相关的维护费用高,维权难,专利运营进展缓慢。企业或个人申请专利数量越多,后期维护费用就越高,一旦不再需要,企业或个人会停止缴纳专利年费,专利技术进入市场流通有限,难以真正创造经济效益。其次,知识产权维权面临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效果差等问题,尤其是电商平台侵权状况日益严重。宽松的司法环境造成知识产权领域侵权现象易发多发,影响了人们的创新热情,抑制了创新活力的释放。
  三、作为一个由制造转型为创造的城市,东莞市在品牌商标发展建设方面较为落后。由于商标相关的政策推动和支持相对薄弱,东莞市拥有的中国驰名商标数量远低于广州、深圳等,且东莞市内商标保护工作的成绩,远不及专利的发展。尤其,东莞市大力推动跨境电商的发展,对企业在商标、品牌等相关涉外的知识产权的运用、运营要求更高。
  

建    议:

  一、紧跟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政策方向,提高专利的质量,缩短专利获取周期。建议严肃专利审查,发现虚报、纯编写等情形,立即将申请人列入考察名单或黑名单,对其申请的知识产权给予更严格的审查,以提高专利质量;同时,充分发挥东莞市厚街镇专利快速维权中心的作用,通过提供在线登记、电子申请和无纸化审批等更加便捷的审查服务,缩短专利申请的行政处理周期,以专利审查为例,快速审查及授权应包含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等,将授权周期压缩至3-6个月。
  二、切实降低知识产权的维护费用,严查侵权,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产权服务与保护环境。除了现金支持、鼓励企业或个人大胆创新,对专利申请费用及后期的维护费用,维权费用等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予优惠减免或资助等。加大对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惩治,简化维权机制,提高侵权法定赔偿上限,将故意侵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由政府牵头要求电商平台建立更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一发现侵权,立即下架封店,以侵权行为的程度,限制侵权企业和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的经营活动等。
  三、推进专利转化运营工作,促进商标、品牌的发展。完善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体系与市场化运营机制,打通变现渠道。提高企业对商标、品牌建立与发展的意识,对企业的商标保护工作配套相应的资助政策,东莞市范围内,重新恢复对获得“广东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资助奖励制度,引导企业运用自有商标,打造自主品牌。
  四、通过宣传推广,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议经常性举办知识产权保护主题的宣传活动,拍摄有关商标确权、专利研发和专利维权的知识产权系列微电影,向全市企业推广,提高企业和市民对知识产权的关注度,引导多渠道、低成本、高效率保护自身知识产权权益。
  通过实施知识产权护航行动,营造良好的运用和服务环境,打造多元、融合、互利的知识产权运营生态体系,切实激励、保护企业及个人取得的知识产权,才能提高全社会创造创新积极性,掌握更多核心技术、高效益、高价值知识产权,才能促进全市的高质量发展。
  

提案者: 黄进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