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失能、失智老年人口大幅增加,健康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如何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据统计,2015年,东莞市户籍人口约195万,60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已达29.2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其中 70岁以上失能老人有11583人。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医养结合养老正是满足这种需求的有效养老模式。2017年以来,东莞开展“医养结合”新模式的尝试,于当年10月作为东莞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医院之一,东坑医院护理院建成并开业,目前运营状况良好。但我市在推进“医养结合”发展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医养结合缺乏顶层设计。受目前政策法规所限,公办医疗机构举办养护中心,难以获发法人证书,而且医养结合项目要取得护理院和养护中心两个牌照,因为护理院只能收取医疗护理方面的费用,不能收取养老服务费用。另外,缺乏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及评价标准,影响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目前适合于失能半失能老人养护的护理院较少,特别是医养结合的公办医疗机构,目前只有东坑医院护理院开展的情况较好,其他公办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项目进展缓慢。
        三、医养结合服务人才短缺。东莞的全科医生、护理人员、康复理疗的从业人员缺乏,不能满足老年人口不断增长的多元化需求,供需失衡突出。并且从业人员工资偏低,工作量大,流动性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养结合的发展。
        四、老年医疗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以目前失能半失能老人入院公办医养结合护理院为例,在医保报销后,平均自费每月在4000元以上,尽管很多失能半失能老人有入住护理院的需求,但因老人家属负担较重,而不敢入住。

建    议:

        一、加强医养结合的顶层设计。建议制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和评价标准,给予医养结合的护理院应有法人登记资格,对符合相关标准及管理要求的则可以获得医疗护理服务收费和养老服务收费资格,享有医保报销及养老服务的相关政策待遇。另外,通过实施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和评价标准,可以对失能半失能老人需要的服务项目、服务标准、如何评价等进行规范化管理,促进医养结合服务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二、加大对公办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项目的支持力度。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是养老服务的重点和难点,医养结合的护理院收住的老人主要是这部分老人,我市可以根据全市失能半失能老人分布状况,重点建设几家区域性公办的医养结合护理院,加大政策及财政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公办护理院的建设,更好地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
        三、加强医养结合服务队伍的建设。制定适应医养结合实际需求的人才培养规划,明确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包括总体规模、结构层次、质量水平、培养举措、激励措施等,加强与医学院校的合作,大力培养适合养老服务需求的医护人才。设立养老服务补贴,面向市场吸引养老护理从业人员,为养老护理员提供公益培训机会,充实护理员队伍。
        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我市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保障长期失能人员的基本护理需求。建立以个人缴费、政府保助和医保基金划转相结合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对经评定达到一定护理要求的长期失能参保人员,为其本人提供基本生活照料和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服务。

提案者: 黄灼伦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