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现在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从2010年起军工行业营业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军品利润总额增速从2011年9.4%起逐步增加到61.6%。军品产值近五年(2017-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2.70%,2021年中国军工产业产值将达到19347.85亿元。军备采购2014年从11月上线开始共发布643的项目信息,复合增长率达到18.91%。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2000项。目前,我国国防投入占GDP比例仅为1.28%,显著低于美、俄等世界军事强国以及印度、越南、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在周边局势不稳定的局面下,2017年中国国防预算增加7%,约10211亿元,预期未来5-10年内,我国军费有望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国防预算将达到13000亿元。
  《广东省国防科技工业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十三五”规划(2017)》,要重点建设东莞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产业基地。东莞具备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资源和雄厚产业基础,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全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强大动能。
  存在问题:
  一、我市缺乏军民融合前瞻性的清晰定位、管理体制尚未建立,统筹协调不足。缺少一个强有力的领导机构、缺少一个总体发展规划、缺少一套总体支持政策。
  二、“民参军”受制于体制机制和政策藩篱约束,困难依然很多。 “四证”办理存在问题;军事装备需求信息公开制度不完善、信息不对称、资源难共享;军品采购民企难参与。
  三、协同创新能力不足,军民分割、行业分割、自我封闭等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技术研发、信息咨询服务、行业协会、技术成果发布交流平台、金融担保体系、标准体系等促进军民融合发展的服务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建    议:

  一、做好统筹规划,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按照“继承历史、全市布局、能力聚集、引领示范”的原则,围绕千亿产业奋斗目标,树立东莞红色军事品牌,军民融合科技园和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为支撑的产业基地,形成布局合理、园区支撑、协调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成立军民融合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加强组织管理、政策规划、大改革、基础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的统筹力度,协调解决跨部门、跨领域、跨区域重大问题。
  三、出台促进军民融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措施,安排专项资金,增加军民融合产业支持计划,重点支持“民参军”和“军转民”、龙头企业引进和培育、产业集聚发展、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促进重点项目落地实施。
  四、培养军民融合人才,研究开展“领航人才”认定,重点引进培养一批适应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及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队伍。
  五、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优化服务环境,引进高端智库,打造高端论坛、举办高技术成果展,为军民融合产业提供服务。
  六、孵化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项目,培育军民融合示范企业,研制一批军民融合前沿尖端技术,落地、孵化一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项目,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专精特色的军民融合示范企业。
  七、用好国企、民企、资本三股力量。吸引大型军工国企、央企、科研单位落户东莞,挖掘军工资源,把军工科研要素就地转化为军民融合产品和产业;民企方面要鼓励本土企业“民参军”;资本方面要用好资金和融资工具,促进军民融合发展。
  


提案者: 程小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