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单位: 科技局
答复文号: 东科函〔2019〕251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4月25日
联 系 人: 王少波
联系方式: 13713337077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科函〔2019〕251号
市科技局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64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人社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关于在推动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提案”的提案,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关于建议(二),《关于修订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火〔2016〕32号)明确规定高企认定的条件,该文件由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制定印发,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为全国统一标准,地市无调整权限。
此函。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3月29日
(联系人:高新科 钟奕,联系电话:22831332)
答复单位: 教育局
答复文号: 东教函〔2019〕782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5月20日
联 系 人: 黄建辉
联系方式: 13925854493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市教育局关于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64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人社局:
现结合我局职能,就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64号提案提出如下会办意见:
1.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一是我们积极鼓励、动员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展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企业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二是依托成人教育机构,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为提高广大农民工的文化素质,我市依托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会教育培训机构与各高等院校合作办学,采取业余、函授、脱产相结合形式举办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班,并开设成人高考考前辅导。三是以培训机构为主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为满足广大农民工的学习需要,近几年来我市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大力推动各类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发展,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既有电脑、模具等技能类,也有英语、口语、日语、会计知识等文化类,还有岗位培训提高班、自学考试与成人高考辅导班等等,满足广大农民工的学习需要。四是积极落实教育部、省教厅关于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的精神,从2013年以来每年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这项活动已经形成制度,达到一定规模,已经成为社区教育的一个品牌项目。活动周期间,各类教育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开设电脑、英语、艺术、青少年健康教育等培训或讲座,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
2.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目前,与东莞市职业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1000多家,形成“共建基地”、“车间进校”、 “企业课堂”、“企业专班”、“教学工厂”、“职教集团”等多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定点实习实训基地认定工作,已认定41家定点实习实训基地。
3. 开展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2019年内开设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32个专业,上线400门课程,面向符合条件的市民正式开展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上线100门市民素质提升课程,面向全体市民开展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中职学校深入企业、社区,动员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学习。
下来,我们将围绕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目标,积极推动成人教育、社区教育、远程教育多元化发展,建设学习型社会,充分利用成人高校、职业院校、镇街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社会培训机构等资源,大力开展各类成人教育与培训,努力打造“学在东莞”品牌。开展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
答复单位: 市人社局
答复文号: 东人社函〔2019〕337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5月27日
联 系 人: 陈浩东
联系方式: 22203619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B) 类
东人社函〔2019〕337号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64号提案的答复
姚进洪、刘治猛、叶效怀、李泽、许斌、钟振强、蔡玲霞、邓皓辉、张敬智、郑金伙、梁笑莲、叶向明、向淑蓉委员:
你们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在推动转型升级同时加强产业工人技能培训的提案》(政协提案第20190264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关心,现对你们的提案答复如下:
近年来,东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启动实施百万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计划,不断强化产业工人技能培训,推动产、城、人同步升级,推动“数量型人口红利”向“质量型人口红利”转变。主要措施如下:
一、 积极开展各类职业教育培训
一是积极鼓励、动员各职业院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与企业合作开展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退伍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和提升企业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培训。二是以培训机构为主体,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培训。既有电脑、模具等技能类,也有英语、日语、会计知识等文化类,还有岗位培训提高班、自学考试与成人高考辅导班等等,满足广大农民工的学习需要。三是积极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结合本单位实际,开设电脑、英语、艺术、技能等培训或讲座,为市民提供免费服务。四是在各镇街建立“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养平台,推动镇街围绕产业特色开展人才培养,2018年培训18万人。
二、 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
2014年以来,实施全省统一的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政策,鼓励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企业组织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学员凭考取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及省内社保即可申领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2014年以来累计为9.56万人核拨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1.93亿元。
三、创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我市积极强化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与东莞市职业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企业有1000多家,形成“共建基地”、“车间进校”、 “企业课堂”、“企业专班”、“教学工厂”、“职教集团”等多种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展职业院校定点实习实训基地认定工作,已认定41家定点实习实训基地。市技师学院成为国家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完成首批203名学徒的试点培养,为全国探索了经验。市技师学院深化校企合作,与固高科技、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等试点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共建学习型工厂,与35家企业开办49个“校企双制冠名班”,实现产教学的深度融合。
四、 实施技能大师育才计划
在行业龙头、掌握核心技术工艺的企业以及大型骨干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支持研制行业特色人才培养标准,开展行业领先的技能人才培训。目前我市共设立42家技师工作站。开展东莞市“首席技师”选树活动,每年从企业关键岗位中遴选100名高技能人才,由市政府授予东莞市“首席技师”称号,每人每月享受市政府津贴1000元。目前,已选树培养297名“首席技师”。
五、提供优质公共实训服务
东莞市高技能公共实训中心面向各类企业开展各类公益实训,与高训中心合作开展实训和各类技能活动的单位总数达到180多家,合作企业中包括玖龙纸业、金田纸业、生益电子、唯美陶瓷、华为机器、珠江啤酒、伯顿餐饮等大公司,高技能人才年实训总量稳定在21万人次以上,在全国同类单位名列前茅。高训中心还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不同阶段学员的专业学习要求,探索出生产性实训、毕业设计实训、创业性实训、认知性实训、工程体验式实训、“培训+就业”实训等实训模式。
六、打造线上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平台
开发 “东莞市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平台”,为市民提供线上学习服务。 2019年开设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32个专业,上线400门课程,面向符合条件的市民正式开展非全日制中职学历教育;上线100门市民素质提升课程,面向全体市民开展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多渠道多层次加大宣传力度,组织中职学校深入企业、社区,动员企业员工积极参加学习。
接下来,我市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打造“技能人才之都”,加快推动劳动者技能和素质提升,着力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是打造一批技能提升平台。2019年继续在大型骨干企业建设30个“技师工作站”,支持企业开发行业人才培养标准,依托企业技师实施名师带徒人才培养,开展行业领先的技能人才培训,调动企业开展技能培训积极性。结合产业及区域布局特点,统筹现有职业院校、培训机构等资源,设立6个高技能公共实训分基地,购买一批实训工位,面向社会提供公益性实训服务。
二是引进培育一批高技能人才。发布急需紧缺人才目录,出台实施“工匠精英”引领计划,引进培育急需紧缺高技能人才。继续开展“一镇一品”产业人才培养,整合社会资源,发动市场力量参与,今年推动“一镇一品”培训15万人以上。2019年选树首批10个“莞邑工匠”,继续选树100名“首席技师”,将补贴从一年延长至三年。通过商会、协会和深入企业相结合,将技能培训政策宣传到企业,实行送教入企、送考入企,组织企业员工参与自主培训和考试,推动企业大规模培养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的技能人才。
三是提供一批优质培训课程。加快完善“市民素质提升教育平台”建设,依托“互联网+”平台,建设覆盖全面的终身职业教育体系,通过线上课程与线下实训有效衔接,为劳动者提供一批非全日制学历和技能培训课程,解决工学矛盾,便于劳动者参加学习提升。
四是落实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加强部门协调,把员工技能素质提升作为高新企业、“倍增计划”试点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等申领财政资助的资格条件,同步挂钩考核,落实企业加强在岗职工教育培训的主体责任。
五是加强技能人才典型宣传。充分利用政务网站、微信公众号以及南方+“东莞人社”频道等各类媒体资源和平台优势,定制“技能人才之都” 宣传服务。加强“莞邑工匠”、“首席技师”等工匠典型宣传,与东莞电视台合作,制作“超级技工”栏目,全方位展现高技能人才风采,增强高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
再次感谢各位委员在提案中提出的建议,我们将把你们的有关建议吸收到我们的政策当中,抓紧完善“技能人才之都”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企业员工加快提升技能和素质,为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作出贡献。
责任领导:司琪
承办人姓名:陈浩东
联系电话:22203619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5月27日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2019年5月27日印发
办理单位: 市人社局,教育局,科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