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单位: 人民银行
答复文号: 201909
答复日期: 2019年07月26日
联 系 人: 倪佩敏
联系方式: 15876431123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建议三“按照贷款的10%,存入银行指定帐户作为风险补偿,贷款偿还后,返回企业”,一方面企业贷款可使用资金会减少10%,但这仍需支付这10%本金的利息,变象增加了企业财务成本,并且会造成企业误解,不建议采纳。
答复单位: 市工信局
答复文号: 20190262
答复日期: 2019年08月01日
联 系 人: 刘涪芬
联系方式: 15816829297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贵局主办的第20190262号《关于改进金融扶持政策,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倍增的建议》,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结合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服务能力,我局通过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融资租赁、构建金融服务圈等举措,促进中小企业与优质金融资源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投放,竭力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一、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撬动融资
大力支持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扶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市政府、人民银行和金融机构三方合作,开展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建立差异化的中小微企业信贷扶持政策,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由市镇财政共同出资2亿元,对合作银行提供占贷款本金总额2%的风险补偿,促成银行机构“敢贷”、“可贷”、“愿贷”,撬动其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100亿元。
通过印发《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方案》(东经信〔2018〕305号)及《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实施细则》(东工信〔2019〕21号),确定35811家首批制造业白名单企业,与东莞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工商银行及建设银行等4家试点银行签订合作协议等工作的推动下,2018年12月-2019年6月,合作银行对白名单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笔数7287笔,贷款金额158.19亿元,其中符合风险补偿要求的笔数5708笔,符合风险补偿要求贷款金额72.65亿元,有效撬动了合作银行对白名单中小微企业的新增贷款。
二、实施融资租赁扶持政策缓解融资难
我市2016年印发《东莞市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操作规程》(东府办〔2016〕40号),实施融资租赁扶持,为融资租赁机构提供风险补偿、为承租企业提供贴息补助。政策实施期间成效显著,2016-2018年间,累计为368家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93亿元;融资租赁业务备案达4831笔,融资总额超108亿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融资贵问题。2019年累计为企业降低企业融资租赁成本4935.15万元。今年向175个已立项融资租赁贴息项目拨付2019年贴息资金2316.86万元(其中:东莞市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向151个项目拨付资金1979.56万元;东莞市“倍增计划”专项资金向24个项目拨付资金337.3万元 ) 。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 (第五批融资租赁贴息项目)资金使用计划已上报市政府审定,本期拟对294个项目进行立项,立项金额2732.12万元,本期拨付金额2618.29万元。
2019年开始,我市实施新一轮融资租赁扶持政策。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工信局印发《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融资租赁专题项目实施细则》,继续给予融资租赁机构风险补偿、为承租企业提供贴息补助。目前已印发《关于融资租赁机构业务备案及风险补偿申请的通知》(东工信函〔2019〕615号)及《关于组织2019年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融资租赁贴息项目入库的通知》(东工信函〔2019〕616号),现正受理有关入库申报。
三、构建金融服务圈拓宽融资渠道
在“企莞家——东莞市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金融服务圈,设置金融产品超市(金融供需对接平台)、数据统计分析、风险补偿受理三大功能模块,依托互联网技术,有效整合政府金融扶持政策、企业融资需求、金融机构融资产品等资源,为企业提供线上便捷金融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金融产品超市提供了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个性化需求等服务,具有金融产品展示、企业融资个性化需求发布、查询、对接等功能,促成银企对接,提升效率,大力拓宽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的信息沟通渠道。首批上线10家金融机构30多个金融产品,包括银行贷款、融资租赁、融资担保、股权投资等金融产品。自6月20日平台试运行以来,企业在平台上提出了30笔融资申请,拟融资金额共3.27亿元,平台上的金融机构都已全部受理并正在跟进相关业务。
四、助推试点企业高质量倍增
1.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
2018年,市级试点企业广东宏川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广东宏川智慧物流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为全市新增两家上市企业之一。协同倍增企业广东海力物流系统设备有限公司和东莞市冬驭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占全市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的28.57%。储备上市后备资源,2018年市共认定33家第十二批上市后备企业,其中19家为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9家为协同倍增企业,共占比84.4%。落实资本市场奖励政策,2018年对29家试点企业拨付奖励金额共计2633.84万元。
2.加力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落实融资租赁贴息,2018年累计资助试点企业融资租赁贴息项目46个,立项金额4616.72万元,累计拨付金额3129.1万元。二是盘活企业沉淀资产,扩展企业融资途径,2018年共为试点企业办理抵押登记213宗,抵押总面积376.11万平方米,抵押总金额179.33亿元。三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2019年1-5月,全市银行机构向“倍增计划”试点企业累计发放信贷金额771.56亿元,全市 “倍增计划”企业贷款余额362.26亿元,比年初增长8.27%,同比增长较实施初期(2016年末)增长72.84%。
3.支持企业兼并重组
成立“倍增计划”产业并购基金,由市政府出资5亿元、莞民投集团出资10亿元,共同组织发起设立首期规模为15亿元的产业并购母基金,选定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担任母基金管理机构。已完成母基金工商登记注册,并于2018世界莞商大会(12月14日)上举行启动仪式。召开首次投决会,通过了对达晨创景、广发信德以及东证锦信等三个子基金项目进行出资的决议。2019年,达晨创景子基金已募集完毕,并完成对外投资5,500 万元。兼并重组业务补助,2017年设立鼓励和支持“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兼并重组专项,对倍增企业的兼并重组业务给予印花税补助、贷款贴息资助及资本利得奖励;2018年将专项的覆盖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协同倍增企业。截止目前“倍增计划”兼并重组专项已立项资助13个项目,总共资助金额1909.13万元。2019年拟对10家倍增企业资助400.98万元,资金使用计划将于近期上报市政府审定。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7月25日
(联系人:丘珞珈;联系电话:22220117)
答复单位: 科技局
答复文号: 东科函〔2019〕672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8月22日
联 系 人: 王少波
联系方式: 13713337077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科函〔2019〕672号
对第20190262号政协提案(关于改进金融扶持政策,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倍增的建议)的回复
市金融工作局:
转来的《关于改进金融扶持政策,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倍增的建议》建议收悉,经研究,作为会办单位,立足我局工作职能,现对该建议回复如下:
我局将大力实施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一是依托实施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载体,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设立了2亿元信贷风险资金池,并将原来每年600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提升到9000万元,积极引导和支持相关银行加大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大对科技企业放贷力度。今年上半年我市16家合作银行发放三融合贷款1571笔,其中市级倍增计划试点企业223笔、协同倍增计划企业238笔、高新科技企业1110笔,贷款总额55.54亿元。二是大力发展创业投资,推动创投机构来莞集聚发展。安排了首期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目前投资大研自动化、沁智智能等企业9家,投资金额达1044万元,引导受托管理机构投入522万元。三是大力发展科技保险,降低企业科技创新风险。今年上半年共推动123家企业参与投保,保费共计1203.36万元,保额达150.59亿元,发放保费补贴共350多万元。
下一步,我们将出台《东莞市深入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扶持企业融资,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一是扩大科技信贷规模。引导合作银行发放非实物抵押、非担保公司担保的各类型信贷品种,持续扩大科技信贷规模。信贷贴息比例为最高不超过企业实际支付利息的50%,其中每家“倍增计划”试点企业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其他企业最高不超过50万元。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品种。鼓励银行机构设立科技支行或专营部门,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为科技企业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完善信贷激励考核机制,提高初创期科技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创新推广知识产权质押、产业链融资、拨贷联动、股权质押融资等新型产品。三是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技投融资。鼓励和支持新型研发机构通过多元融资手段和渠道成立投资基金,结合产业领域特点,开展市场化、专业化运作,集聚和整合各类资源,支撑和服务技术转移、科技投融资、创业孵化等活动。
此复。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8月20日
(联系人:政策法规科 游思壁;联系电话:22831324)
答复单位: 东莞银监局
答复文号: 东银保监便函﹝2019﹞29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8月30日
联 系 人: 刘侃玲
联系方式: 23031339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谢晓明委员提出的《关于改进金融扶持政策,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倍增的建议》收悉。根据有关工作要求和职责分工,现将我分局对提案中有关建议的会办意见答复如下:
我分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及银保监会关于做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决策部署,积极行动,全力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金融机构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深入推进企业高质量倍增发展助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工作方案》《推动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18-2019年)》等文件要求,持续抓好既有政策措施执行,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内部机制建设。推动银行机构完善内部机制建设,调动基层“敢贷、愿贷”的积极性。一是完善内部绩效考核机制。督促辖内法人银行机构提高小微企业业务的考核分值权重,逐步将小微企业业务考核指标完成情况、监管政策落实情况与分支机构主要负责人考核评优及提拔任用挂钩,并进一步优化对基层人员的考核方式,适当下调利润考核要求。二是推动辖内银行机构进一步落实授信尽职免责制度和容错纠错机制,督促各银行机构提高小微业务不良容忍度,进一步将授信免责与不良贷款容忍度制度有机结合,切实保护小微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丰富金融产品体系。一是支持辖内银行机构优化中小微企业贷款担保方式,减少对抵押担保的过度依赖,优化完善应收账款融资业务流程,改进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风险评估机制,同时不断加强金融产品创新,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等,提供适应各类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二是支持辖内银行机构发展并创新中小企业贸易融资和供应链金融业务,扩大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探索非信用证项下贸易融资,规范创新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鼓励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三是鼓励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开展“银税互动”,利用企业纳税评价结果为中小微企业增信,并创新推出银税产品,如渤海银行东莞分行开发了“渤税贷”产品,东莞银行开发了“银税快贷”产品。四是鼓励辖内银行机构围绕小微企业“短、小、频、急”的融资需求,积极推出“量体裁衣”式金融产品。如:东莞银行针对不同行业的小微企业,开发了教育快贷、投标贷、倍增贷等特色信贷产品;针对不同成长周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推出孵化快贷、投联贷、三板贷等科技金融专项产品。
三、带动减费让利,推进“降成本”。一是督促辖内银行机构落实差异化利率定价政策,针对风险较低、经营实力强、信用状况好,尤其对被列为国家或政府支持类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项目,积极通过适当降低利率定价水平、高低搭配、区别风险定价等方式切实压降贷款利率。二是通过现场检查等方式督导辖内银行机构清理规范收费,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规定及“两禁两限”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附加成本。
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一是督促辖内银行机构合理确定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期限。如根据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合理设定贷款期限及还款方式;实施贷款额度管理,额度有效期内随借随还;针对不同企业量身设定贷款期限等。二是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坚持回归本源、服务地方实体经济的定位,继续下沉经营管理和服务重心,充分把握“地缘、亲缘、人缘”的固有优势,深耕本地小微企业市场,因地制宜创新信用评价方式和信贷产品。三是鼓励辖内大中型银行分支机构将资源向中小微企业金融业务领域倾斜,进一步加强与互联网、大数据的融合,深度挖掘自身金融数据和外部征信数据资源,在加强合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探索研究全流程线上贷款业务模式。四是鼓励保险公司在风险可控情况下,为小微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提供增信支持,并针对小微企业的还贷方式,提供更为灵活的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保证保险产品。
今后,我分局将继续按照银保监会、广东银保监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工作部署,引领辖内银行保险更积极、更主动地支持和参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效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支持东莞经济高质量发展。
感谢对银行保险监管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答复单位: 市金融工作局
答复文号: 20190262
答复日期: 2019年09月24日
联 系 人: 江洪帅
联系方式: 13509839688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A):类
东金函〔2019〕18号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20190262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谢晓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改进金融扶持政策,助推中小企业高质量倍增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您提出的提案答复如下:
一、全市融资工作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东莞市货币信贷运行总量快速增长、结构持续优化、资产质量稳步提升。截至2019年6月末,东莞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63.64亿元,同比增长14.5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29.33亿元,同比增长24.71%,存款、贷款较年初增量分别排名全省第三位、第四位。存贷比达到60.2%,比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2和4.92个百分点。
在人民银行不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下,企业融资形势偏紧问题有所缓解。截至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373.69亿元,比年初增长30.89%,同比大幅增长53.39%;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203.98亿元,比年初增长25.6%,较上年同期多增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的75.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42.61亿元,比年初增长14.88%,同比增长28.62%。
截至2019年6月末,我市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27.84亿元,比一季度增长14.5%,分别高于各项贷款增速、企业贷款增速8.7个和5.3个百分点;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授信户数达26373家,比一季度增长19.7%。而反映企业融资成本的利率水平总体保持稳步下降的趋势。2019年上半年,东莞辖区各期限对公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38%,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各期限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5.66%,同比下降1.25个百分点;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6.08%,同比下降0.97个百分点。6月新发放的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为5.75%,同比下降1.04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实现“量增价降”。
二、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是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访百万企业 助实体经济”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抓住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关键问题,依托“广东省企业走访管理系统”,加大金融供给端发力,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提供充分正规金融服务,带动降低总体融资成本,推进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银保监分局整合资源,发挥多部门合力,组织全市银行机构计划走访超过23万家暂无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了解融资需求,宣讲金融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向银行推送企业信息供银行走访对接、提供服务的市场化长效机制。截止2019年6月末,银行机构已走访企业11.48万家,已发放贷款企业1942家,发放贷款合计44.55亿元。
二是组建“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金融服务团队。推动辖内金融机构组建跨金融、企业管理、财务等多领域的专家智库,推出“东莞倍增贷”等专属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截止2019年6月末,“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贷款389亿元,比年初增长16.26%,同比增长23.03%,较实施初期(2016年末)增长65.34%。
三是大力实施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为推动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科技创新,设立了2亿元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9000万元的贷款贴息资金。积极引导相关银行加大对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支持,推荐了5790家高新技术企业、286家倍增试点企业和910家协同倍增企业给合作银行,加大对科技企业的放贷力度。截止2019年6月末,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签约合作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571笔共55.54亿元,惠及企业1052家。
四是扩大对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助力度。2018年市政府通过了《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及其实施细则,通过设立2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合作银行提供占贷款本金总额2%的风险补偿,并建立大幅扩容的中小微企业白名单,撬动银行机构新增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促成银行机构“敢贷”、“可贷”、“愿贷”,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现已选择4家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合作银行,覆盖约3.5万户企业。2018年12月至2019年6月,白名单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笔数7287笔,贷款金额158.19亿元,其中符合风险补偿要求的笔数5708笔,符合风险补偿要求贷款金额72.65亿元,有效撬动了合作银行对白名单中小微企业的新增贷款。
五是推进设立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印发了《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操作规程》,由市、镇两级财政出资4.3亿元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协助辖区内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在莞法人企业按时转贷,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截至2019年6月末,专项资金成功运作了120笔,累计放贷金额18.92亿元,帮助我市44家企业进行转贷。
六是鼓励开展“银税互动”。利用企业纳税评价结果为小微企业增信,鼓励银行机构根据企业纳税信息给予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支持,不断拓宽受惠企业覆盖面。今年以来,持续扩大参与“银税互动”商业银行的范围和数量,创新金融产品,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截至2019年6月末,辖内开展“银税互动”合作项目的银行机构有12家,1-6月累计对17480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银税互动业务项下贷款余额合计121.03亿元。
七是开展“粤信融”平台运用推广。2018年5月,“广东(东莞)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简称“粤信融”平台)在东莞正式上线运行,通过数据采集,获取市场监管、税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行政管理单位的信息,搭建起了跨部门的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和以信贷为核心的联合激励机制,形成良好的信息共建共享生态。全市具备条件的23家银行机构已接入平台,较好地缓解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中的信息不对称难题,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截止2019年6月末,平台累计注册企业2079家,成功签订授信合同企业1025家,银行发布信贷产品137个,共完成银企融资撮合1094笔,金额80.31亿元,融资平均利率5.40%。银行与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金融创新的持续力进一步增强。
八是创新运用支小再贷款政策工具,实现政策资金高效精准滴灌。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于2018年9月成功发放全省首笔“先贷后借”模式支小再贷款。“先贷后借”模式下,要求金融机构提供普惠口径小微贷款余额新增明细作为申请要件,同时将合格质押品范围扩充至非央行内部(企业)评级的正常类普惠口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信贷资产,多方面提高了央行资金的发放效率。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共发放23亿元支小再贷款;资金使用机构方面,在东莞银行、东莞农商行基础上,扩充了3家村镇银行,累计支持小微企业400多家。
九是带动减费让利,推进“降成本”。一方面督促辖内银行机构落实差异化利率定价政策,针对风险较低、经营实力强、信用状况好,尤其对被列为国家或政府支持类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项目,积极通过适当降低利率定价水平、高低搭配、区别风险定价等方式切实压降贷款利率。另一方面通过现场检查、暗访等方式督促银行清理规范收费。同时建立银行服务收费暗访常态化机制,督促辖内银行机构严格执行“七不准、四公开”规定及“两禁两限”要求,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进一步缩短融资链条,清理不必要的“通道”、“过桥”环节,切实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附加成本。
十是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落实《东莞市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扶持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扶持办法》等政策,鼓励我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今年以来,我市已有2家公司的首发申请获证监会通过,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新增挂牌企业4家。截至目前,东莞境内外上市企业共48家,其中境内上市企业29家,境外上市企业19家。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总数233家, 目前挂牌企业147家,部分已经IPO或退出挂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上市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累计融资达638亿元;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直接融资达30.71亿元,大大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
十一是成立“倍增计划”产业并购基金,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由市政府出资5亿元、莞民投集团出资10亿元,共同组织发起设立首期规模为15亿元的产业并购母基金,选定中金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担任母基金管理机构。已完成母基金工商登记注册,并于2018世界莞商大会(12月14日)上举行启动仪式。召开首次投决会,通过了对达晨创景、广发信德以及东证锦信等三个子基金项目进行出资的决议。2019年,达晨创景子基金已募集完毕,并完成对外投资5,500 万元。兼并重组业务补助,2017年设立鼓励和支持“倍增计划”试点企业兼并重组专项,对倍增企业的兼并重组业务给予印花税补助、贷款贴息资助及资本利得奖励;2018年将专项的覆盖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协同倍增企业。截止目前“倍增计划”兼并重组专项已立项资助13个项目,总共资助金额1909.13万元。2019年拟对10家倍增企业资助400.98万元,资金使用计划将于近期上报市政府审定。
十二是实施融资租赁扶持政策缓解融资难。我市2016年开始实施融资租赁扶持,为融资租赁机构提供风险补偿、为承租企业提供贴息补助。政策实施期间成效显著,2016-2018年间,累计为368家企业降低融资成本1.93亿元;融资租赁业务备案达4831笔,融资总额超108亿元,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融资贵问题。2019年累计为企业降低企业融资租赁成本4935.15万元。今年,我市实施新一轮融资租赁扶持政策,印发《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融资租赁专题项目实施细则》,继续给予融资租赁机构风险补偿、为承租企业提供贴息补助。
综上,我局将加快落实国家和省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宣传落实新出台的资本市场扶持奖励政策,优化奖励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进一步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努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全力支持科技创新型企业借助资本运作做大做强,大大提高我市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和水平。最后,再次感谢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
领导签字:
承办人:李涛
联系电话:0769-22831549,13455701237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2019年9月16日
公开方式:主动公开
办理单位: 金融工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