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得益于知识产权的布局保护和金融资本的扶持加速,东莞市医疗器械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东莞的一批创新型企业也涌现出来,东莞周边城市如深圳等一批医疗器械企业在这几年也逐步向东莞转移并逐渐成长壮大。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并未带来医疗产业的超前发展,我国医疗科技成果出现转化水平严重偏低、形成产业化的比率更低的问题。资料显示,国内医疗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8%。在大量的科研成果中,科学理论成果仍占大多数,应用技术成果占整个科技成果的比例还不到30%,在较大范围内推广应用的约占15%,与西方发达国家50%-70%的转化率相比,明显落后。东莞市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也是如此。
  东莞市作为经济强市,历来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东莞市政府2018年印发了《东莞市科技成果双转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目前政府力推科技创新和近年我市医疗器械行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市医疗器械的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仍然不足,底子薄、技术含量低;生产企业较多,研发公司少;专利数量增加较快,但核心专利数量较少;医疗器械的主要核心部件仍然依赖国外生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难与国外同类产品竞争。因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尤其是技术成果转化,提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质量,对于促进我市医疗器械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加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    议:

  1、建立财政引导、社会参与的医疗器械行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设立财政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加强财政金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建立多元化的成果转化融资体系,包括政府、企业、社会基金、银行、中介等,充分发挥金融中介的作用,针对医疗器械行业技术创新和转化的特点,具体设计有效的税收政策、政府采购政策、金融政策等扶持措施,对于一些资金缺乏的企业,通过降低企业贷款的利率等手段对企业进行引导,通过政府的引导性资金吸引和带动企业、研发机构、风险投资、金融机构等社会资金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促进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
  2、在《东莞市科技成果双转化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基础上,建立由政府部门主导的医疗科技成果的专门的转化信息服务平台,协调全市医疗科技成果的转化信息服务工作,负责全市医疗科技成果信息的登记、认定和发布;定期组织专家评定;定期推荐最新的科技成果信息;每年由政府定期举办成果推荐和对接会,对参与成果对接的单位给予补贴等。
  3、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大力发展第三方科技中介服务市场。积极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与水平,细化成果转化工作,建立科研机构与医疗科技企业信息库,以加深科研机构与医疗科技类企业的合作。
  4、开放创新型医疗器械产品快速审批通道,优化缩短医疗器械企业相关事项的申报和审批时间,确保有技术优势的产品尽早进入市场,降低企业资金回笼周期。
  5、政府部门主导和完善国产创新医疗器械的采购机制,重点培育我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将自主创新的医疗器械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和提高创新医疗器械在政府采购中的比重。
  6、完善医保准入制度。现行医保准入制度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疗器械创新科技成果的推广使用,创新产品医保准入制度需进一步完善。一是对创新产品适当降低准入门槛,计算成本效果比时充分体现创新产品疗效和创新程度赋值,这样更能起到激励作用;其次,适当缩短对创新产品临床数据的年限要求,或允许其纳入医保目录以降低企业成本。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