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单位: 教育局
答复文号: 东教函〔2019〕893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5月30日
联 系 人: 黄建辉
联系方式: 13925854493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50号提案的答复
民革市委会:
转来《关于大力推行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的提案已收悉,现结合我单位职能,提出回复意见如下:
一、近年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
一直以来,我市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早在2003年,我们就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并在东莞实验中学设立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管理、指导和监督工作,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工作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工作措施,有效促进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效有序开展。相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建设情况
2010年,我们将指导中心挂靠单位从东莞实验中学转移到东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实现了与“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直接对接。2018年,又将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调整为东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改设在东莞市教师进修学校,负责落实全市学校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指导、实施、科研教研和督导评价工作,形成了“双中心”模式。
加强镇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建设。近年来,我市各镇街不断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实施工作,采取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指派专门人员负责等方法,加强对辖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
(二)心理教师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全市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有13347人,其中专职心理教师有332人,兼职心理教师共有13015人。从2004年起,市、镇两级财政每年投入培训经费,开办心理健康教育A、B、C证培训班,有效促进整体师资专业能力的提升。目前,全市教师持心理健康教育A证有533人、B证有4721人、C证有24445人。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计划培训A、B证心理教师600人,并要求镇街参照市的做法统筹举办C证培训,扩大专兼职心理教师培训规模。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专业发展。自2013年开始,我市每年都举办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至今已成功举办三届,参赛人数170人,获奖人数112人次。在此基础上,我们组织获得一等奖的教师作为东莞代表选手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大赛,2015年参赛选手均获得四个学段的一等奖;2017年获得了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邀请国家、省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教授为我市心理健康教师召开讲座、开展培训约16场次,参与人数约为5600人次;开展心理专项培训共18场次,参与人数为876人,有效促进整体师资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
目前我市已建立心理辅导室的学校有546所,其中达A类标准的有78所,达B类标准的有110所,达C类标准的有358所;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室成为了学生倾吐心声、寻求帮助、放松心灵的温馨港湾。
(四)心理课程体系建设情况
推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课表。目前我市已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正式列入课程表的学校有440所。同时,我们在确保课时的基础上,普遍性、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课、心理班会课、学科渗透、团体辅导、专题讲座、校园心理剧、心理运动会等活动,做到“面向全体、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跟进”,有效地推进了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科研教研工作。自2013年开始,每年定期开展七大片区教研交流研讨学习和精品课程教学展示活动,将部分优秀课例、精品课程送到各片区进行教学展示,并组织开展研讨,规范专(兼)职心理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升他们的课堂教学能力,共开展56场次,参与教师2800人。每两年组织举办一次东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优秀个体心理辅导案例评选活动和优质微课评选活动,共评选出45篇优秀个体心理辅导案例,43个优秀微课。每届评选出来的优秀案例均汇编成册并发至全市各中小学供学校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参考学习。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在学科教学、班团队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大心理教育渗透力度。从2016年起,我市每两年举办一次全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剧大赛,2016年共评出特等奖12个,一等奖20个、二等奖28个,三等奖40个。校园心理剧大赛参与面广,有效扩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力,同时,校园心理剧向师生宣传心理知识,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让参与者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我市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方式。
(五)我市中小学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情况
成立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目前,我市已建立起由市教育局负责统一指挥和协调,以东莞市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为专业支撑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小组,有效处理了全市的多起突发事件。
编制危机干预工作指引。2016年,我们组织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学者组成编制团队,编制印发了《校园自我伤害危机干预工作指引》,并对全市各镇街宣教局负责领导、中小学校校长、学校德育主任、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了全面培训,督促学校建立校园自我伤害危机预警系统和危机干预小组,形成了有序、科学的危机评估、危机干预、危机善后机制。
启动教职工、家长、学生全员生命教育巡讲活动。从2016年起,我们积极整合省内外、高校、专家的资源,借助团队的力量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巡讲工作:一是实施种子计划组建生命教育宣讲团。我局先后邀请了省市专家教授和经验丰富的危机干预心理专家对心理骨干教师进行培训,开发了宣讲课件和微课,共培训了62位讲师,组建成生命教育宣讲团。二是深入落实守门人计划。由市教育局组织生命教育宣讲团讲师深入全市所有中小学开展生命护航进校园宣讲活动,帮助每一所学校建立生命危机预警系统机制,至2017年度,共培训全市教职员工7.5万人,基本做到全员覆盖。2018年,完成了面向家长生命教育专题巡讲,提高家长发现危机的意识,掌握正确处理危机的方法。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建设情况
我市积极参与创建国家、省、市三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以下简称心育特色校)工作,目前,我市有国家级心育特色校1所,省心育特色校14所,市心育特色校89所。为进一步发挥特色学校的示范辐射作用,每年在特色校举办中小学心育工作现场会,以特色带动全局。
(七)加强家庭教育工作,坚持合力育人
2018年举办了学校家庭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到山东潍坊开展培训活动;依托市中小学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织骨干编写《家庭教育100个怎么办》,同时与第三方机构联合开发配套的300个微视频;联合市妇联,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展“家长持证上岗”工作;建设东莞慧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微课掌上通家长学堂专栏,定期更新家庭教育指导信息;继续联合东莞广播电台《城市的声音》合力打造家庭教育“空中学堂”,与家长们探讨交流新时期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2018年全年播出43期,受到广大家长的热烈欢迎,东莞慧教育微信公众号和微课掌上通的推送点击量达100多万;将“空中学堂”延伸至线下,走进学校开展“慧教育家长学堂”活动,全年已举行8场次,1万多名家长直接受惠。积极打造起家庭、学校、社区三合一的现代综合育人体系。
二、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项系统工程,下来,我局将着重从以下方面综合施策,切实为中小学生筑起了一道生命安全防护墙。
(一)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人财物及课时保障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工作队伍建设。在2020年底前,全面实现学生规模1000人以上的中学、1200人以上的小学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统筹市、镇、校级培训,逐步推进全员培训。重视发挥班主任队伍的作用,加强名班主任工作室建设,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积极组织中小学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家庭教育专干等德育干部进行培训,提升德育干部队伍水平。
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带头人、名师成长机制,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提升我市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水平。
2.加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投入。各中小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安排专项经费予以保障。加快建设标准化的中小学生心理辅导室。
3.强化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确保中小学校每2周至少开设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承担心理健康课堂教学工作。加强校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围绕课业负担、考试心理、人际交往、情绪调适、生涯规划、社会适应等主题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缓解学生心理压力。
(二)提升学生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和干预工作质量
1.落实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制度。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危机排查和重点群体的心理测查工作,学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心理危机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和识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时干预高危人群。
2.落实心理健康建档制度。将心理健康测评筛查出有心理障碍、遭遇突发事件、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个人感情受挫、性格过于内向孤僻、家境贫困、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休学、退学、复学、转学或近期受到处分等困境学生信息纳入高危预警名单,建立心理健康动态档案,及时与相关人员、机构对接。
3.完善重点人群监护帮扶制度。对于各类需要关心的学生,由班主任、心理教师、科任老师等与学生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责任到人,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及时了解高危个体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实现“一对一”监护帮扶。重点加强正在服用精神类药物控制病情以及曾患心理疾病休学、病情好转又复学的学生病情防控,做好心理危机学生的跟踪服务,特别是特殊时间节点的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随时防止心理状况恶化。
4.建立家长知情同意机制。梳理有心理疾病病史的学生清单,对于存在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及时通知家长,对继续留校求学的,与家长签订知情同意书,明确可能出现的风险、责任和义务,协助家长做好监控工作。
(三)健全校内校外协同工作体系
1.落实校内全员协同。各学校坚持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积极创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努力创建优秀班集体,注重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大力推进在每个班级设立心理委员,在学生宿舍设立心理观察员,及时向班主任提供学生的日常行为情况,及早发现学生心理危机的苗头性问题。推广设置“学习小组”“生活小组”“朋辈辅导团”等学生之间的关怀互助组织,密切学生之间的交流交往,营造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2.促进校外多方协同。学校安排班主任,采用电话、实地家访等形式,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有意识地指导家长关注子女的心理成长。各学校要加强家长学校和家长委员会建设,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习的重要内容,定期推送心理健康专项学习内容,实施针对特殊家庭的专项心理健康促进计划。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基层群众组织、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以及社区的联系和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儿童等,积极引进社会力量辅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青少年心理辅导干预。
(四)全面提升学校家庭教育工作水平
1.依托高校资源和第三方教育服务机构做好我市学校家庭教育顶层设计和长期规划,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组织师资队伍培训等,协调推进各项学校家庭教育工作。
2.研究制定全市学校家庭教育课程标准,开发具有普及性和富有东莞特色的学校家庭课程,解决我市学校家庭教育内容随意性碎片化问题。
3.将学校家庭教育教师培训纳入全市教师培训规划,探索实施学校家庭教育骨干教师挂职研修长效机制,建立家庭教育学科带头人、教育名师成长机制,设立学校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提升我市学校家庭教育队伍水平。
4.加强学校家庭教育网络平台建设,购买成熟的第三方学校家庭教育资源平台服务,搭建覆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深度融合的学校家庭教育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切实满足家长不同需要。
通过以上举措,切实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积极协同学校科学教育引导学生,保障学生身心健康。
再次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希望继续关注我市教育事业的发展。
办理单位: 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