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后实施了《东莞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2014-2017)》和《东莞市臭氧污染防控计划(2015-2017)》,从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布局、加强污染源治理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强化措施,空气质量逐年改善。但是我市目前以臭氧和PM2.5为特征的复合型大气污染较严重,形势仍不容乐观。2018年达标天数比例为82.5%,同比持平;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同比不同程度下降,但PM2.5和臭氧仍然没有实现达标,其中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171μg/m3,同比上升了0.6%。臭氧评价浓度已连续7年超出了国家二级标准,逐步取代PM2.5成为最突出的污染因子,影响人民群众健康。
  机动车尾气正是臭氧、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机动车排放的碳氢化合物(HC)和氮氧化物(NOx)是臭氧的主要前体物。根据《东莞市大气复合污染超级监测站监测结果报告》(2018年上半年),单颗粒质谱仪测得PM2.5的来源以机动车尾气贡献为主,占42.5%;其次是二次无机源,占11.3%;生物质燃烧占11.1%;其他各类来源占比在10%以下。因此要全面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要全面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控力度。
   目前的问题。一是机动车保有量快速上升,2018年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296万辆,增速持续高居全省第一,保有量维持全省第二。二是低排放标准的老旧车辆污染排放量较大,治理与淘汰速度有待提升。三是城市公共交通网络仍未完善,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偏低。四是本运输车辆、过境车辆超标严重,监管力度不足。
  

建    议:

  1. 加强高排放车辆管理。一是加快老旧车辆淘汰,财政予以适当补助,2019年完成全市国Ⅲ及以下柴油车辆淘汰工作,为适用的柴油车加装DPF和SCR系统,严控柴油车的污染排放。二是加强低排放区管理,按照《东莞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区域的通告》,分阶段禁止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使用。三是加强道路抽检,相关部门持续在环城路各出口联合开展路检及执法检查工作,依法加大超标车辆处罚力度。同时推广尾气遥感监测技术提高路检效率,在城市主干道增加尾气遥感检测点。
  2. 加大纯电动车推广。一是督促指导相关企业及镇街(园区)按计划将现有非纯电动公交车辆更新为纯电动公交车辆,力争2019年底前全面实现全市公交纯电动化,新增或更新出租车、共享(网约、分时租赁)车辆全部使用纯电动汽车。二是物流车辆电动化,加快落实《东莞市物流快递领域车辆纯电动化发展实施方案》,全市新增和更新的物流配送车辆全部使用纯电动或燃料电池等新能源车。三是财政采购用车电动化,除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外,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新增车辆必须使用纯电动汽车。
  3. 完善城市交通规划。交通规划对城市汽车的排放形成较强“锁定”效应,改善交通规划是减轻机动车污染的关键一环。 相关部门进一步优化交通规划,一是加强各镇街交通规划的衔接,优化调整公交线,进一步提升全市公交线网覆盖率;二是完善地上公交线路与轨道交通的接驳,提升市民公交出行体验;三是为市民提供科学的网络布设、充足的基础设施、安全的出行环境,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四是加快市区慢行系统建设和升级改造进度。
  4. 加强道路拥堵治理。拥堵造成车辆怠速加剧机动车尾气排放,力争实现2019年起,国控站点周边5公里范围内基本无交通堵塞点。一是开展专项整治,采取设立禁停严管区、加强电警抓拍、加密铁骑巡逻等手段,防止乱停乱放,提升机动车通行效率。二是提升科技治堵水平,积极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加强国控点范围内的早晚高峰、节假日期间的交通情况监控力度,发现拥堵或其他突发路况及时调配铁骑队或路面大队警力进行快速处置。三是提升慢行交通品质,完善道路非机动车道设置,开展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停车的违法行为专项整治行动。 四是建议在中度以上污染时段试点汽车尾号限行措施,及试点推行错峰出行,降低早晚交通高峰时段的峰值。
  


提案者: 陶谨,倪佳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