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发展,我市社会保障尤其医疗保障取得极大成就,但还存在一些保障不足。如需要长期护理的人缺乏保障,大量需要医疗护理的老龄人、运动伤害和严重疾病后遗症的人员普遍缺乏护理保障,现有的医保资源、社会救助、高龄补贴还是其他社会政策都难以覆盖。尽管政府2018年9月起拨付435万元,2019年预算2809万元用于补贴长期护理专项,但受益人数少,并且是杯水车薪。随着我市人口结构快速老化,全市60岁以上户籍老人已大30.4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5。预计“十三五”期间,老年人口将以每年约4.5的速度增加,到2020年,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占户籍总人口比例将超过17。目前我市70岁以上高龄人群体达13.2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3.4,预计到2020年70岁以上高龄老人将达20万人,越来越庞大的老年群体和疾病群体中失能、半失能人员的基数和增长速度也将随之增大变快。研究发现,65岁以上老人的长期护理需求平均为13%,75岁到80岁以上,5人中就有1个人需要长期护理,80岁到90岁,两人中就有一个人有护理需求,90岁以上基本上都需要长期护理。而我们传统家庭对长期护理的需求是无法应对的,421家庭的普遍性和独居、空巢老人的不断增加,导致家庭照顾负担不断增长,我市即将出现一个巨大的养老护理需求,并成为新兴的社会问题。因而建立实施长期护理保险是十分紧迫和必要的。
  长护险是对被保险人因为年老、严重或慢性疾病、意外伤残等,导致身体上的某些功能全部或部分丧失,生活无法自理,需要入住机构接受长期康复和支持护理,或在家中接受他人护理时支付的各种费用给予补偿的一种健康保险。长期护理通常周期较长,其重点在于尽最大可能长久地维持和增进患者的身体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并不是以完全康复为目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商业长期护理险,随后以色列、奥地利、德国、日本等国也相继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长护险建立的意义:
  (1)社保险种的建立,与社会环境密切相连,个人或家庭的某种风险演变成超越家庭的社会性风险,必然有一种制度设计来化解社会风险。
  (2)长护险是老龄化背景的产物。
  (3)长护险是化解养老、医疗、工伤、失业风险之后,化解身体失能风险的一种独立运作的社会保险
  (4)长护险是社会保险体系的完善,是老龄化社会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长期照护体系的重要部分。
  建立长期护理险的重要作用:
  (1)为有长期护理需要的老人,给予护理照料的补偿待遇。避免照料老人“医院化”,减轻医疗保险和卫生系统的财政压力。
  (2)减轻家属的身体心理和经济压力。减少政府社会福利对长期护理的经济负担。
  (3)长护险将改变政府角色,带动服务需求,扩大服务市场,增加就业。
  2016年上海,广州等城市试点后,成绩显著。上海市18.6万老人获长护险服务。广州市参加长护险人均累计支付17320.6元,人均每月支付2318.38元,大大减轻参保人及其家属的经济负担。

建    议:

  为加快我市医养结合改革步伐,适应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发展,建议我市尽快试行长护险制度。
  (1)由市政府出台东莞市试行长护险制度实施办法。
  (2)由于我市医保基金有结余,筹资方式可先从现有医保基金结余中一次性划拨启动资金开展,再逐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筹集方式。
  (3)被保险对象先从户籍居民开始,再逐步覆盖非户籍人士。
  (4)试点应先从公立医疗护理机构开始。长护险如果能在2017年开张的国家级医养结合试范单位东坑医院护理院等机构开展,将极大地促进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改革快速发展,领跑全省。

提案者: 周柯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