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连年增加投入,极力打造“人才强市”,建设了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构建了优惠度高、覆盖广、涵盖全面的人才政策体系及多元化的人才平台。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是我市人才工作的优秀成果,为推动我市更好地承接港澳人才资源和创新资源的转移打下了夯实政策基础。
  为推动吸引港澳青年人才来莞创新创业,我市已陆续出台了各项鼓励政策,如东莞市莞港澳台科技创新创业联合培优行动计划、东莞松山湖(生态园)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而随着时间推移和实践工作的深入,新的政策需求逐渐浮现,为进一步加强莞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的管理,有必要出台新的政策。


建    议:
  一、结合我市在大湾区中的定位和城市主要经济结构,有针对性,精准地制定人才吸引政策,吸引符合我市城市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港澳青年人才。
  政策制定过程中,了解全球其它三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的城市优劣,吸收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力争实现弯道超车。在粤港澳大湾区9+2各地,通过错位思考、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要适度考虑各地市的功能差异和需求,在执行中反馈政策执行的相关意见,因地制宜、适时推出相应政策和制定宣传策略。
  二、建议利用交通网络打造重点区域。
  结合我市现有的交通网络,打造莞港联合开发区,通过便利的交通和优惠的政策,带动港澳人才向重点区域集中,推动当地消费升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三、建议人才住房政策因时而变。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交通运输连接的加强,大湾区“1小时生活圈”也逐步成型,往来莞港间更为便利。港澳青年人才在东莞长期居住的需求降低,建议人才住房的政策可适当调整,给予来莞创业就业但不需享受人才住房政策的香港青年人才给予相应的交通补贴或给予一定免税额。
  四、建议有关部门组织本地名牌企业前往港澳地区进行人才招聘。
  组织如华为、VIVO等名牌企业前往香港地区进行优秀人才招聘。政企联动,既能保障企业的人才招聘需求,又能充分发挥港澳人才的资源有优势,推动传播我市港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平台的美名,从而把政府的人才政策落实到实处,实现政企民三赢,促进我市发展经济的良性循环。
  五、港澳青年团体参观考察规划科学的参观推介路线。
  目前我市在接待港澳青年团体参观考察过程中,还没有固定的参观考察路线可供使用,多数参观路线为临时决定,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规划。应根据我市的产业特点,对不同类型的产业进行区分,有针对性的制定三至五条有代表性的参观考察线路,并定期更新。在考察企业方面,应组建参观考察企业名录,便于港澳青年团体选择及后期服务。从而提升我市各类人才政策、投资环境的宣传推广力度,强化相互间的信息沟通,促进莞港澳间的沟通合作。



提案者: 梁毓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