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壮大集体经济”,东莞农村集体经济以其特殊的规模总量、发展模式、经济地位、社会贡献,成为反映改革开放40年成就显著而闪亮的名片。1997年至2017年,我市村组两级集体总资产从348.1亿元增加到1603.5亿元,年均增长7.9%;总收入从53.8亿元增加至202.6亿元,年均增长6.9%,去年全市村组两级经营收入增长增速均再创新高。作为中国集体经济最发达和对外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受经济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际经济形势突变等影响,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暴露出一系列深层次问题:
  一是土地增长模式无路可走。全市村组平均开发强度高达47.87%,实际建设用地比规划超10400多亩。随着土规和城规政策的进一步缩紧,村组集体可用土地资源逼近极限,依靠增加土地供给推动增长的模式无路可走。
  二是物业拉动模式难以为继。全市村组新增物业面积逐步缩减,存量物业不断老化且多配套劳动密集型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转移需求不匹配,依靠存量和新增物业推动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
  三是富余资金增收路径变窄。全市村组狭义货币和广义货币资金虽逐年增长,但市镇吸纳村组资金参与基础设施、园区开发等实体项目却逐年收缩,且集体资金投向理财产品热情度较低,资金使用效益低,增收渠道收紧。
  四是公共管理支出负担沉重。在事权与财权统一的体制机制未健全完善的背景下,农村集体经济承担应由政府负担的社会公共投入总量逐年上升,集体的社会管理开支持续增加,削弱其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是物业权证不全存在隐患。我市目前存量农村集体物业一定程度存在报建程序不完善,土地使用证、物业产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不全的问题,集体物业无法进行质押贷款和资本化,影响农村集体组织的筹资能力,经营管理、经济纠纷等矛盾也时有发生。
  六是集体改造实施举步维艰。我市目前“三旧”改造周期较长,市镇两级尚未出台村企合作开发的配套政策,集体改造实施举步维艰。且村组实施“三旧”改造后,现有集体持有物业将迅速增值并按5%的标准计提折旧,股东分红收益减少,极大影响村组积极性。
  七是“三位一体”模式分散精力。我市农村普遍实行政经合一的管理体制,基层党组织、村(居)委会和集体经济组织“三块牌子、一套人马”,农村干部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精力受到制约,创新创业动力不足。

建    议:

  1、统一收益共享机制。牵头制定市、镇、村土地统筹发展工作指引,建全统一的镇村统筹发展收益共享机制,统筹利用土地资源。
  2、提升物业资产效益。引导镇村引入专业公司统筹推动园区整体改造,成立城市更新基金扶持村组升级改造旧厂房。加快修订完善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办法,引导镇村撤销或整合村级交易点,用好镇级交易平台或其他网上平台。
  3、盘活村组闲散资金。制定村组集体资金多元利用工作方案,由市层面研究拓宽集体资金投资渠道,通过金控集团承兑等方式建立本金风险补偿机制。
  4、发展特色产业。指导镇村围绕特色资源,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都市农业、乡村旅游、专业市场、人才公寓、园区配套等特色产业,推动集体经济差异化发展。
  5、解决权证隐患。通过争取承担国家、省相关试点任务的方式,解决厂房、土地等证照不全问题。
  6、加快推动村组“三旧”改造。抓住深中通道开通窗口期深圳产业转移的承接优势,加快完善“三旧”改造政策,推动村组通过单元自改、连片合作改造等方式升级物业。
  7、完善农村集体资产折旧制度。加紧研究调整折旧制度,对新增的权证完备的高端物业,允许村组按物业权证载明的使用年限计提折旧,提高集体收益分配水平。
  8、以共建共治共享的精神理顺事权与财权、所有权与收益权的关系。解决市镇村事权与财权不对等矛盾,将集体负担控制在合理水平。


提案者: 民建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