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城市品质提升,美丽东莞建设,需要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而发展高性能混凝土,对化解我市建材产业产能严重过剩、贯彻绿色建筑行动方案、促进技术进步、推进混凝土行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基本情况
  1、为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住建部、工信部于2014年联合出台了《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若干意见》,广东省也出台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2、东莞建筑工程应用高性能混凝土量少,绝大部份工程仍沿用普通混凝土(C10-C50强度级别)作为结构工程主要材料。随着越来越多的高层、超高层建筑和地铁、桥梁工程的出现,对混凝土高性能和耐久性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成了考量优质、绿色工程的重要指标。
  3、东莞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迟滞不前的主要原因:
  (1)由于工程设计的滞后
  结构设计没有从单一的砼强度设计向砼使用寿命的转变,导致源头上错失了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前面机会。
  (2)由于工程造价的滞后
  由于需要添加高效减水剂和金属粉未等,造价会提高,但造价部门沒有高性能混凝土的指导价,沒有根据实际配方给于定价,而是沿同普通混凝土指导价,造成高性能混凝土企业出现亏本现象。
  (3) 由于混凝土搅拌站技术滞后
  东莞混凝土生产企业普遍对高性能混凝土生产的技术能力偏弱,出现无力接单现象。

建    议:

  二、建议
  1. 由政府主导,把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作为工程建设高品质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强筋骨”和“耐寿命”为抓手,推动“百年工程”、“优质工程”与“绿色工程”,大力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相关职能部门组织专家开展高性能混凝土专题调研,制定专项措施,推进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2、组织设计、审图部门的相关从业人员学习《关于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若干意见》等政策文件,从源头上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造价部门需与时俱进,针对高性能混凝土,精准做出切合实际的综合价。
  混凝土生产企业和施工企业相关人员应进行专项培训。
  3.高性能混凝土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因此可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特别是对耐久性要求高的桥梁、地铁以及超高层建筑,应重点推进应用。
  相关职能部门应加大力度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


提案者: 郑金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