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共累计建成截污管网3475公里,37座污水处理厂,并且截止到2020年管网建成到5500公里,新增6座污水处理厂。
近期印发的《关于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实施方案》指出:“要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截污管网体系,力争到2020年污水处理率达到95%。”这就意味着,未来2年内,我市将大量建设污水治理相关的设施,其实除了大量新建污水治理设施外,如何从“存量”中去寻找“增量”,通过加强我市污水处理设施体系的运行与管理,由“重建设” 向“重运行管理”转变,既是我市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的切实需要,又是城市管理从“量变”到“质变”的内在要求。
二、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市污水治理设施体系主要由污水处理厂和污水管网两部分组成,其中污水处理厂属于末端,而且技术较为成熟,并且其处在地表之上,建设、安装、管理相对而言比较容易。而污水管网均属于隐蔽的地下工程,受各种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的问题较多,进而影响到运营管理的整体效率。
经调研,我市城镇污水治理设施管理面临以下问题:
1、主管网建成后没有及时建设支管网,导致主管网的污水排放量有限,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影响较大,运营效率偏低。
2、新建和在建的污水次支管网,其主材料的选择分为柔性管与刚性管两种(开挖部分以柔性管为主,非开挖部分采用刚性顶管居多),种类繁多,是从管道的输送功能考虑的,没有通盘考虑建成后的运维管理,导致后期的运维管理成本加大,运营效益偏低。
3、污水设施体系管网运维费用高。管网末端出现问题依然采用传统的勘探排查,或是通过CCTV或管道机器人,需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是阶段性的检查,管理效率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