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高速发展,东莞的城市化率已经超过了80%,现在和今后的增量建设用地十分稀少。显然,土地资源瓶颈已经成为东莞现在和未来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这意味着东莞现在和未来要实现高品质、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进行城市改造、拆旧建新。
  而城市更新不仅要实现城市面貌的焕然一新,更要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社区自治、增强发展活力。这意味着第一是要向地下要空间,第二是要向天上要空间,第三是要向建筑要绿色。在这个过程中,拆旧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向地下要空间会产生大量的建筑余泥,建新则要求建筑必须重新定义,建筑必须生态化,成为“有生命,会呼吸,能产出”的立体生态系统;这就必须处理好城市固废产生与处理、生态城市如何构建等根本性问题。
  

建    议:

  一、以产业园区的方式整体性统筹解决城市固废的处理
  东莞要把城市固废的处理按照绿色建材科技产业园区的方式进行统一规划,使碎片化的治污机构统筹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组合成一个新兴环保产业综合体。这就要求我们,与其把河道淤泥及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拆旧建新产生的建筑垃圾、新建筑向地下要空间以及轨道交通建设产生的余泥、工业生产所产生的煤渣煤灰和其它的工业固废进行分散处理,不如集中建立一个绿色建材科技产业园区,把这些固废有序集中在一起,实现高效处理与循环利用。这种产业园区实质上是属于城市公用事业的范畴,应该享有跟供水、供电、供气、排污等公用事业机构同等重要的地位和系列优惠政策。但是,通过园区化市场化运作之后,其又可以无需长期性的财政补贴,通过政府特许经营的方式,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不断生产新的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这是十分绿色环保的,不仅在东莞大有前途,还可以走出东莞,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这种方式的整体逻辑,是通过政府特许,统一规划,成片建设,分类处理的模式,实现土地集约化利用,构成环保产业链和生态圈,形成生态城市的内在支撑。当然,这些园区企业生产的产品应由政府严格检测后向市场推广,并要求相关企业优先使用,从而使园区企业可以自我循环,自我发展。
  二、用生态建筑的理念来构建一个立体微生态系统
  建新的过程必须要用生态建筑的理念进行统筹把关。今后东莞所有新建建筑,都要把风雷雨电等自然资源和建筑物建成使用所需要的优质空气,充足能源,科学维护,高效运行结合在一起。要让当下毁土建房推动城市发展的粗放式、掠夺式、破坏式行为在东莞绝迹。人类所有的建筑都只是构筑人类工作生活学习所需要的物理空间,并不需要硬底化毁土来灭绝生态系统,破坏自然环境。要通过思想理念转变,重新定义建筑,使建筑变成向大自然借土构筑空间、复土还原生态的载体,从而形成“有生命,会呼吸,能产出”的新型立体微生态系统,为修复自然、保护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新城市发展模式奉献东莞创新的智慧。倘若如此,则这样的建筑不再是人造沙漠中的石头,而是变成大自然优美田园风光中的一棵棵巨树;这样的建筑集群构成的社区与城市,一定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时尚生活与田园风光和谐相生、天人合一的世纪典范。更重要的是,这样的生态建筑具有强大的边际效应,能够把太阳能、风能、空气能、智慧家居、智慧建筑、新风系统、新型环保建材、排污利废系统等等综合在一起,变成东莞创新成果的集成器,拉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增长。
  


提案者: 无党派人士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