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并大有加速普及之势。然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已不能满足交通流量较大时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现象常有发生。
  (一)私人汽车增长迅猛。近几年东莞机动车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根据交警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间,平均每年机动车增长幅度高达40%,2018年再增35万辆新车,汽车保有量逼近300万辆。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二)群众文明驾驶意识不强。交通参与者交通意识弱,导致大量交通事故发生,阻碍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一是交通意识薄弱。公共交通存在随意停车揽客、车不让人等现象。二是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不够。交警部门交通宣传基本停留在组织大型宣传活动、交通违法处理等办法,宣传活动范围较小、深度不够。三是开车不讲“车德”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交通不畅的原因和驾驶人车德太差有关,如车辆乱停乱放,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等。在整个交通系统中,若有交通参与者违反交通道德规范和交通法规的行为导致局部堵塞的同时,还会对整条道路乃至整个交通系统的有序流动产生严重影响。
  (三)交通重要节点设计不合理,前瞻性不足。部分交通主干道设计不合理,规划时前瞻性不足,导致效果不明显。如:松山湖大道中医院立交于2015年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了市区、环城路往松山湖方向的交通拥堵状况,但松山湖大道往市区、环城路方向,尤其是上下班时间,拥堵情况得不到明显改善。
  (四)停车泊位不足。在一些大型社区及商圈周边,停车位需求缺口十分巨大,加之管理不当,干道两侧出现车辆无序停放、违章停放等情况,使有限的道路资源被挤占,形成交通拥堵。

建    议:

  (一)提高全民交通意识,增强人文素质。交通秩序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良好的道路交通秩序离不开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配合,强化素质教育是一项长期不懈的工作。一要提高交通管理者政治素质和职业素质,进而提高管理水平。二要大力宣传交通法规,增强公民文明出行意识。利用大众新闻媒介和社会力量,把交通法规、交通安全常识潜移默化到群众的思想中,让公民养成文明开车、文明行路的城市交通风尚。三要从重处罚各类交通违章行为。
  (二)发展公共交通,减少交通存量。公共交通的优点在于人均占用道路面积小、环境污染小、运输效率高、解决拥堵。一要加快建设以城市主干道、辅路、快速公交线等为基础的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城市公共交通专用通道设置,不断优化城市公交线路,降低路线重复率,提高运营效率。二要全面铺开地铁建设项目,缓解地面交通拥堵。由于地铁拥有通行快速、低能耗、大承载量等特点,对于缓解地面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分流人口出行的一种优化方式。
  (三)优化交通组织,加快通行效率。为减少交通拥堵情况,应采取有效的交通优化措施,提高路网利用率。一是建立完善交通诱导系统,提前预告驾驶人避开交通事故、交通拥堵路段,最大限度地消除或缓解交通拥堵。二是加强对交通秩序“堵点”“乱点”改造。制订有效措施限制占用直行车道,改善车道转弯交通引导,实行小型车与大型车分流。对部分道路设施进行改造,如去除主干道上机非隔离绿化带,增加一条车道,以缓解路口汽车排长队等候放行的交通拥堵状况。
  (四)增加公共停车泊位数量。一是加大规划调控力度。对于新建项目主体工程,必须充分考虑配套的停车场规划建设,没有停车场设计的工程项目不得验收。二是大力建设公共停车场。政府要加大公共停车场的建设投入,可参考香港等地停车场模式,兴建4-5层停车场作为公共配套资源,全面分流城市主干道占道停车压力。
  


提案者: 黄永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