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并大有加速普及之势。然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城市公共交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已不能满足交通流量较大时的交通需求,交通拥堵现象常有发生。
(一)私人汽车增长迅猛。近几年东莞机动车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根据交警最新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7年间,平均每年机动车增长幅度高达40%,2018年再增35万辆新车,汽车保有量逼近300万辆。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引发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
(二)群众文明驾驶意识不强。交通参与者交通意识弱,导致大量交通事故发生,阻碍了城市道路通行效率。一是交通意识薄弱。公共交通存在随意停车揽客、车不让人等现象。二是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不够。交警部门交通宣传基本停留在组织大型宣传活动、交通违法处理等办法,宣传活动范围较小、深度不够。三是开车不讲“车德”等不文明交通行为。交通不畅的原因和驾驶人车德太差有关,如车辆乱停乱放,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等。在整个交通系统中,若有交通参与者违反交通道德规范和交通法规的行为导致局部堵塞的同时,还会对整条道路乃至整个交通系统的有序流动产生严重影响。
(三)交通重要节点设计不合理,前瞻性不足。部分交通主干道设计不合理,规划时前瞻性不足,导致效果不明显。如:松山湖大道中医院立交于2015年建成通车,有效缓解了市区、环城路往松山湖方向的交通拥堵状况,但松山湖大道往市区、环城路方向,尤其是上下班时间,拥堵情况得不到明显改善。
(四)停车泊位不足。在一些大型社区及商圈周边,停车位需求缺口十分巨大,加之管理不当,干道两侧出现车辆无序停放、违章停放等情况,使有限的道路资源被挤占,形成交通拥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