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东莞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顶梁柱。当前受外部环境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非公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难、融资贵、融资难、揽订单难、投资空间扩大难、成本控制难、得到优质服务难、稳定成长难和高质量发展难等,而小微非公有制企业更难处理这些困难和问题。尽管东莞市近年来已加大力度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尤其是目前东莞市发布的《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将对东莞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起到强力的推动作用,它从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着手,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但我认为这些政策措施诚然对中大型非公有制经济走上高质量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对于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却因为它们自身的特点难以高效发挥,因而必须再增加一些扶持措施,才能真正使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受益最大化,从而推动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
  

建    议:

  (1)解决小微非公有制企业续贷问题。尽管市财政抽取专项资金来解决小微非公有制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部分发展潜力好的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投入研发和生产,对于发展潜力好的小微非公有制企业,财政应保证它们在没有还清银行贷款情况下,还可以连续不断地多次得到银行贷款,确实解决它们的融资问题,从而保证它们有足够资金用于快速高质量发展。
  (2)确实提升小微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能力。目前若干政策明确规定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有财政支持,但对小微非公有制企业来讲,很难享受到该政策的益处,因为它们自身规模小,难以引进到人才。因而,政府除了该政策的支持外,还应对小微非公有制企业人才引进给予更多帮助,比如高级人才到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工作三年后可以一次性领取政府津贴50万元;在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高级人才的住房津贴及相关福利可以适当增多一些等,确实帮助小微非公有制企业提升人才引进能力。
  (3)确实提升小微非公有制企业揽订单能力。除了目前的政策支持外,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增加对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开拓市场的支持力度,比如动员和组织他们形成一些同类型产品经营联合体,给予他们需要政府及行业协会来协调处理市场关系的一些帮助,以提升他们国内外市场开拓能力,尤其在国外开拓市场的小微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联合体,更多的给予一些商品经营相关国际法律援助,以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损失和加强他们的经营信心;特别对于政府及公益性的采购数量少的或为一般性采购项目应优先考虑小微非公有制企业。
  (4) 确实提升小微非公有制企业产品开发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鼓励高校及科研单位相关科研人员到小微非公有制企业中现场解决企业技术问题,针对该技术问题,政府及企业以科研项目形式打包给相关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
  第二,鼓励东莞市内拥有高端实验装备的各实验室尤其检测实验室可向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市财政可给予实验室所属单位一定补贴。
  第三,鼓励和督促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
  第四,鼓励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做精主业,建立和维护好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第五,鼓励和督促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做好传承,激励他们做好传帮带,培养好年轻一代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接班人,促进企业稳定持续发展。
  

提案者: 田君

答复单位: 商务局
答复文号: 东商务函〔2019〕253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3月21日
联 系 人: 莫敏智
联系方式: 22995395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提案20190219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回复
市工信局: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19号提案《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就提案中“(3)确实提升小微非公有制企业揽订单能力”工作建议,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落实情况
  一是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项目。为推动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创建、运用品牌,我局在《东莞市商务局专项资金》中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进行资金扶持。具体为两点,一是对当年度注册和收购境外品牌的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其在国内注册并使用商标进行经营的,每注册并应用1个,给予2000元的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最高支持2万元。二是对企业收购境外品牌发展经营获得省相关资助的,按1:0.5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每家企业每年获得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其对市财政贡献的30%(封顶50万元)。
  二是深入开展“莞货全国行”内销市场拓展工作。2018年,我局共组织东莞企业展团参加了15场境内知名行业展和4场区域性综合展,并实地考察调研了4场其他境内知名行业展。参展区域覆盖了我国沿海、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包括成都、上海、天津、厦门、哈尔滨、兰州、青岛、牡丹江、林芝等,满足了东莞企业开拓国内不同区域市场的基本需求。参展行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设备、纺织服装鞋帽、食品饮料加工、玩具及文体用品等,满足了东莞不同支柱产业开拓内销市场的需要。东莞企业参展展位数超过100个以上的10个展会全部都是知名的行业展,如中国玩具婴童用品展、全国糖酒会、慕尼黑上海电子展、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CBME中国孕婴童展等。这些专业展都是国内相关行业展览会龙头,通过“莞货全国行”,我局联合东莞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企业抱团参展,一方面增加了参展议价能力,与热门展会组委会协商拿到位置更理想、价格更优惠的展位,另一方面以特装馆形式亮相,打造“东莞制造”品牌,大大提高了东莞企业在专业展上的品牌形象。其中在第十七届中国玩具婴童用品展之“莞货全国行”系列活动中,首次采用“东莞制造”形象标识,展示了“东莞制造”良好形象。设置“东莞制造”展区,组织企业统一使用标识进行特装布展,突出“东莞制造”区域品牌。
  三是大力提升“走出去”企业服务水平。我局积极开展境外投资相关政策法规宣传活动。2018年联合市国税局、地税局举办了“春风护航‘一带一路’ 税收助力粤港澳”政策宣讲会,全市200多家“走出去”和港澳投资企业代表参加。协助省商务厅举办广东省“走出去”公共政策宣讲会东莞专场,取得较好成效。
  四是全力推动“千百十”工程。我局围绕“让东莞制造插上电子商务翅膀”的总目标,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着力引导我市传统制造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创建品牌、提质增效,围绕企业与企业对接、企业与平台对接、企业与服务资源对接三种类型,举办交流会、推介会、对接会、电商实操培训等活动180多场,惠及企业5000多家。一是积极组织东莞制造企业、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前往小米总部、京东集团等进行考察对接,获取了丰富平台资源,推动了一批企业与大型平台开展合作。二是牵头会同团委、妇联、残联等单位,共同举办2018东莞跨境电商就业(创业)培训公益活动,为近100名本地青年进行了为期3周的跨境电商业务培训,并推动一批本地青年与企业进行人才输送对接,受到各方充分肯定。三是举办2018先进制造链创新发展大会暨东莞跨境电商采购峰会,不仅吸引了285家我市制造企业参会对接,而且吸引了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环球资源等主流跨境平台以及Lazada、Shopee、Killmall、Jumia、Jollychic和Umka等一批覆盖东南亚、非洲、中东、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兴平台负责人以及30多个大卖家到场对接,现场达成采购意向超过2000万元,入场人数超过4000人次,会后对500位采购商进行电话回访好评率超90%。四是“双百”(服务100家制造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打造100名专业跨境电商师资成员)运营孵化项目落地启动实施,着力引导一批新外贸、新制造标杆型企业,稳步搭建电商人才讲师体系。五是充分发挥镇街商务部门和市、镇两级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渠道,积极开展扶持政策宣传推广活动,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做好“莞货全国行”内销市场拓展工作。为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进一步发挥好“莞货全国行”平台作用,支持企业进一步开拓内销市场,2019年,我局计划组织东莞企业展团参加25场知名行业展和区域性综合展,预计惠及企业1000家。同时采用统一的“东莞制造”形象标识组团参展。在知名行业展和区域性综合展,设置“东莞制造”展区,会同东莞相关行业协会组织参展企业使用“东莞制造”统一形象标识进行特装布展,展示“东莞制造”良好形象,突出“东莞制造”区域品牌。
  二是积极推动企业“走出去”发展。定期举办“走出去”系列投资推介会,助力企业挖掘“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发展机遇。继续做好国家、省、市促进外资发展惠企政策宣讲,鼓励企业并购重组和链条式“以商引商”,着力推动在谈的超亿元重点项目加快落地。联合中信保、税务部门等赴各镇街园区开展政策宣讲,为“走出去”重点企业或意向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资规划等一系列服务,及时协助企业解决“走出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三是持续营造浓厚电商发展氛围。继续扎实推进“千百十”工程,建立重点跟踪服务企业资料库,加强各大电商平台、服务机构与制造企业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加速推动一批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创建品牌、提质增效。
  
                                                                                                                              东莞市商务局
                                                                                                                      2019年3月21日
  (联系人:加工贸易发展科 莫敏智,联系电话:22995395)
 
答复单位: 市人社局
答复文号: 东人社函〔2019〕132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4月02日
联 系 人: 刘耀国
联系方式: 13712104373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田君委员在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收悉。经研究,我局意见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为帮助小微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切实提升引才能力,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搭建招才引智活动平台,具体工作情况如下:
  一、完善人才政策体系,提升人才政策引力。如《东莞市特色人才特殊政策实施办法》制定了涵盖多个行业领域的五大类特色人才目录,对我市经认定评定入选的特色人才,提供最高150万元个人工薪收入所得税补贴,最高250万元购房补贴,以及落户、医疗、社保、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系列优惠待遇;同时对引才企业给予最高50万元奖励。截至目前,我市已认定评定共338名特色人才。2016年至今,市财政累计发放特色人才住房补贴3614万元,个税补贴119万元,引才奖励181万元。《东莞市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管理实施细则》提出对入选的领军人才,先期按类别给予100至200万元项目启动资助资金,后期根据项目实施情况再给予最高100至300万元创新创业奖励。截至目前,我市已引进八批共90名领军人才,市财政累计投入项目启动资助资金和奖励资金超过1.3亿元。《东莞市博士后管理工作实施办法》提出对我市新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创新实践基地一次性给予100万元、35万元、35万元的建站资助,对新进站博士后人才提供每年15万元资助(为期2年),对出站后在本市工作且与本市企事业单位签订5 年以上合同的博士后人才分5 年给予接收单位共50 万元出站资助等系列扶持措施。2013年至今,全市累计招收博士后人才263名,市财政累计投入博士后工作扶持资金超过4300万元。《东莞市培养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提出从2019年起每年集中遴选约60名扎根东莞的本土高层次人才进行培养。培养对象包括科技领军人才、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金融领军人才、社会建设领军人才等4个类别,市财政为每名入选者提供30万元资金支持。2018年年底出台的《东莞市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实施方案》提出对我市符合条件的新引进人才给予最高30万元综合补贴,对在我市工作期间取得硕士以上学位或高级职称的本土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的能力提升培养扶持。
  二、打造人才活动品牌,搭建招才引智平台。近年我市积极举办多元人才交流合作活动,大力延揽各类人才来莞创新发展。如2018年我们举办“2018东莞名企名校行”,组织125家(次)企业赴安徽、长春、西安等地著名高校举办东莞名企名校行专场招聘会和全国博士专场招聘会,共面试1535人,达成录用意向硕博士人才308人,本科人才535人。承办“2018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经多轮对接和匹配,邀请280多名博士人才来莞与58家企事业单位对接洽谈。现场达成求职意向361人次,其中国内博士人才281人次,海外高层次人才80人次;达成项目合作意向43项,其中国内博士人才合作项目35项,海外高层次人才合作项目8项。举办“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东莞分团项目,向我市重点企事业单位派驻由教育部筛选的著名高校博士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学研结合。2018年34位来自全国19所知名高校的优秀博士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8家驻点企业梳理分析技术需求和难题32项,协助解决技术难题30项,提出企业生产工艺优化方案18个,参与编制企业科技计划项目4项,开展各类科研试验19次,为驻点单位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下来,我们将认真收集小微企业等非公有制企业人才需求,积极邀请相关企业参与我市人才交流合作活动,为企业招揽才智;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充分发挥系列人才引进培养政策效益,帮助企业引才留才。
  此复。



  责任领导:赵毅
  承办人姓名:伦碧琪
  联系电话:22836652
                                                                                    东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19年4月1日
  
 
答复单位: 科技局
答复文号: 东科函〔2019〕235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4月26日
联 系 人: 王少波
联系方式: 13713337077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科函〔2019〕235号
  市科技局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19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工信局:
  关于贵局主办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我局作为会办单位,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向小微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我局已制定《东莞市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实施办法(送审稿)》并已上报市政府,拟在近期举行的全市创新大会印发。该办法拟对新型研发机构向企业派出的全职科技特派员,给予每人每月给予3000元生活补贴,补贴时间不超过1年,以改善小微企业科研人才匮乏情况。
  二、进行市级科研项目改革。我局拟将2019年市级科研项目实施权限向产业界作进一步下放。相关项目由市政府主导,逐步下放为由十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导,将打包给相关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限额资助。
  三、共建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我局已与省科技厅共建“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拟于4月初上线。仪器设备拥有方录入相关仪器设备数据后,相关高端科研仪器装备在此平台上向所有企业(研发机构)开放,可精准、快速地解决小微企业的个性化实验需求。
  此函。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2019年3月28日
  (联系人:产学研结合科刘宇豪,联系电话:22831317)
  
 
答复单位: 市工信局
答复文号: 东工信函〔2019〕547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6月04日
联 系 人: 郭明
联系方式: 13889985898
反馈意见: 满意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1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田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第20190219号提案)收悉。您的《提案》紧密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切中肯綮,有的放矢,对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积极有效的建议。根据您的建议,现将我市相关工作情况答复如下:
  一、解决非公有制经济融资难问题
  我市非公企业中,绝大部分为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竞争力弱、抗风险能力差、管理欠规范等缺陷,使得资金融出方不愿意对中小企业融资。为了解决融资难问题,我市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开展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
  市政府通过了《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及《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实施细则》,通过设立2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合作银行提供占贷款本金总额2%的风险补偿,并建立大幅扩容的中小微企业白名单,撬动银行机构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100亿元,促成银行机构“敢贷”、“可贷”、“愿贷”,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现已选择4家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合作银行,建立了覆盖约3.5万户企业的白名单。截至2019年3月,白名单内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笔数3780笔,新增贷款金额84.71亿元。
  (二)大力发展融资租赁
  我市成功争取成为全省首个省市共建融资租赁试点城市,获省1亿元融资租赁专项资金支持,市财政同时出资1亿元,共同设立“东莞市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制定并印发《东莞市关于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试点的工作方案》(东府办〔2015〕102号)及《东莞市省市共建发展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资金操作规程》(东府办〔2016〕40号),通过融资租赁贴息补贴、融资租赁风险补偿、融资租赁履约保函补贴及融资租赁业务奖励等,推动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缓解企业融资难题。2016年、2017年、2018年在“智造东莞”平台进行融资租赁业务备案的业务数量分别达792笔、2659笔、2080笔,涉及融资额分别为24亿元、44.53亿元、39.6亿元,撬动率高达1:34。
  (三)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以“访百万企业 助实体经济”为主题,抓住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关键问题,依托“广东省企业走访管理系统”,加大金融供给端发力,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提供充分正规金融服务,带动降低总体融资成本,推进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银保监分局整合资源,发挥多部门合力,争取用3-5年左右时间,组织全市银行机构走访超过23万家暂无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了解融资需求,宣讲金融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向银行推送企业信息供银行走访对接、提供服务的市场化长效机制。行动启动以来,走访企业42632家,新增初次获得贷款企业885家,促成信贷投放15.14亿元。
  (四)以信息共享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一是积极推广银税合作模式。税务部门持续扩大参与“银税互动”商业银行的范围和数量,鼓励银行机构根据企业纳税信息给予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目前,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邮储银行东莞市分行等11家银行机构已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二是发挥“粤信融”平台效用。人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数据管理局,持续推进“粤信融”建设和应用,共同完善平台数据采集,提高平台数据质量,缓解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截至2019年3月末,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265家,成功签订授信合同企业615家,银行发布信贷产品124个,共完成银企融资撮合657笔,金额46亿元,融资平均利率5.55%。
  (五)强化政府引导,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一是加快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发展。我市已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及创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为5亿元,参股设立了“东莞红土”、“东莞中科中广”和“睿德信机器人”三只基金。已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搭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助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松山湖、长安、道滘、厚街等镇街(园区)纷纷成立有政府背景的产业基金。同时,我市设立5000万元创新创业种子基金、每年2000万元创业投资机构风险补助资金、2亿元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及每年6000万的贷款贴息专项资金,以“拨投联动、拨贷联动、投补联动、贷贴联动、贷奖联动”等形式撬动创投资本和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科技创新。二是引导金融机构增强服务理念。努力把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做成大力量、大买卖,开发更切合企业发展阶段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重点解决中小微企业因缺乏抵质押资产而导致的融资难题。截止2019年第一季度末,企业贷款余额4250.32亿元,较年初增长8.35%,同比增长25.91%。其中,制造业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210.44亿元、2302.8亿元,同比增长43.08%、24.56%,均高于全市贷款平均增速。
  二、集中培养专业化人才,推动企业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人才东莞”战略,人才总量规模逐步扩大,人才结构持续优化,高素质人才引进培养工作取得较好成效。目前,我市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2名,其中在非公经济企业5名;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8名,其中在非公经济企业4名;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90名,其中在非公经济企业66名;认定评定市特色人才达317名,全市高层次人才达11.5万人;开展成长型企业人才扶持工作,有1336人获得人才补贴1093.84万元,另有530家单位共2277名人才拟扶持补贴经费共1994.23万元将于今年上半年完成发放。人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去年新出台《东莞市新时代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实施方案》、完善产业发展与科技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修订市特色人才目录。通过认定评定的市特色人才,除了可获得最高千万元的资金资助和奖励外,还可以获得居留和出入境、落户、住房(最高250万元)、医疗、社保、税收、通关、配偶安置、子女入学、薪酬等优质生活待遇。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最高可申请3500元的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历年累计向96336人次发放技能晋升培训补贴19413.22万元;实施“首席技师”培养计划,累计向297人发放补贴296.4万元;人才载体进一步丰富,全市共建成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6个、分站12个、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32个、省博士工作站26个,累计招收博士后263人;建成42家技师工作站,唯美陶瓷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引导企业完善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激励机制,完成15家次企业、6个工种的技能人才评价。4个海外人才工作站和6个国内人才工作站建成运作。“东莞高层次人才活动周”、“东莞名企名校行”、“蓝火计划”博士生工作团项目等大型招才引智活动品牌成效逐步显现。
  三、切实提升小微企业抱团走出去的能力
  (一)支持加工贸易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项目。对企业实施品牌战略进行资金扶持。具体为两点,一是对当年度注册和收购境外品牌的生产型外商投资企业,其在国内注册并使用商标进行经营的,每注册并应用1个,给予2000元的支持,每家企业每年最高支持2万元。二是对企业收购境外品牌发展经营获得省相关资助的,按1:0.5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每家企业每年获得支持金额最高不超过其对市财政贡献的30%(封顶50万元)。
  (二)深入开展“莞货全国行”内销市场拓展工作。2018年,我市共组织东莞企业展团参加了15场境内知名行业展和4场区域性综合展,并实地考察调研了4场其他境内知名行业展。参展区域覆盖了我国沿海、中西部及东北地区的重要商贸城市,包括成都、上海、天津、厦门、哈尔滨、兰州、青岛、牡丹江、林芝等,满足了东莞企业开拓国内不同区域市场的基本需求。
  (三)全力推动“千百十”工程。围绕企业与企业对接、企业与平台对接、企业与服务资源对接三种类型,举办交流会、推介会、对接会、电商实操培训等活动180多场,惠及企业5000多家。一是积极组织东莞制造企业、行业协会会员企业前往小米总部、京东集团等进行考察对接,获取了丰富平台资源,推动了一批企业与大型平台开展合作。二是牵头会同团委、妇联、残联等单位,共同举办2018东莞跨境电商就业(创业)培训公益活动,为近100名本地青年进行了为期3周的跨境电商业务培训,并推动一批本地青年与企业进行人才输送对接,受到各方充分肯定。三是举办2018先进制造链创新发展大会暨东莞跨境电商采购峰会,不仅吸引了285家我市制造企业参会对接,而且吸引了亚马逊、eBay、速卖通、wish、环球资源等主流跨境平台以及Lazada、Shopee、Killmall、Jumia、Jollychic和Umka等一批覆盖东南亚、非洲、中东、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新兴平台负责人以及30多个大卖家到场对接,现场达成采购意向超过2000万元,入场人数超过4000人次,会后对500位采购商进行电话回访好评率超90%。四是“双百”(服务100家制造企业发展跨境电商,打造100名专业跨境电商师资成员)运营孵化项目落地启动实施,着力引导一批新外贸、新制造标杆型企业,稳步搭建电商人才讲师体系。五是充分发挥镇街商务部门和市、镇两级电子商务行业协会以及各大电商平台的渠道,积极开展扶持政策宣传推广活动,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
  (四)探索商会、协会转型升级,发挥平台作用。我市印发了《东莞市发挥商协会共治作用促进科学市场监管工作方案》(东市建统办字〔2019〕4号),鼓励商协会打造“一会一品牌”,发挥好平台作用,充分利用组织网络广的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专业培训、信用建设、商标品牌战略等跨界服务,强化行业诚信自律、市场开拓、技术服务、法律服务、信息服务、培训服务等方面的专业功能,带领行业抱团发展,发展自有品牌,推动会员企业转型升级。鼓励商协会与行业管理部门、市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征信机构以及有上下游产业关系的行业组织进行对接,建立信用信息交换共享机制,深化资源整合,增强企业在新形势下适应和经济市场的能力。
  四、切实提升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创新能力
  (一)向小微企业派出科技特派员。制定《东莞市推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实施办法(送审稿)》,该办法对新型研发机构向企业派出的全职科技特派员,给予每人每月给予3000元生活补贴,补贴时间不超过1年,以改善小微企业科研人才匮乏情况。
  (二)进行市级科研项目改革。将2019年市级科研项目实施权限向产业界作进一步下放。相关项目由市政府主导,逐步下放为由十大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主导,将打包给相关科研人员进行技术攻关,政府给予一定比例的限额资助。
  (三)共建科研仪器共享平台。已于4月初与省科技厅共建“东莞市科研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仪器设备拥有方录入相关仪器设备数据后,相关高端科研仪器装备在此平台上向所有企业(研发机构)开放,可精准、快速地解决小微企业的个性化实验需求。
  下来,我们将继续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切实减轻小微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企业专业化发展,扶持企业创新转型升级,提振我市企业发展信心。
  最后,再次感谢田君代表对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期盼您日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和帮助!
  领导签字:詹志斌
  承办人姓名:陈慧娟
  联系电话:22227568
  东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19年5月28日
  
 
答复单位: 市金融工作局
答复文号: 20190219
答复日期: 2019年07月25日
联 系 人: 江洪帅
联系方式: 13509839688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关于报送对东莞市政协
  第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19号
  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工信局:
  根据政协提案《关于加大力度支持我市小微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案号:20190219)中提出的相关建议,我局将相关会办意见函告如下,以供参考。
  一是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访百万企业 助实体经济”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抓住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关键问题,依托“广东省企业走访管理系统”,加大金融供给端发力,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提供充分正规金融服务,带动降低总体融资成本,推进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银保监分局整合资源,发挥多部门合力,组织全市银行机构走访超过23万家暂无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了解融资需求,宣讲金融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向银行推送企业信息供银行走访对接、提供服务的市场化长效机制。截止2019年6月末,银行机构走访企业11.48万家,已发放贷款企业1942家,发放贷款合计44.55亿元。
  二是组建“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金融服务团队。推动辖内金融机构组建跨金融、企业管理、财务等多领域的专家智库,走访“倍增计划”试点企业200家次,推出“东莞倍增贷”等专属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截止2019年5月末,全市286家“倍增计划”企业贷款余额362.26亿元,比年初增长8.27%,同比增长较实施初期(2016年末)增长72.84%。
  三是推进运作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市政府印发《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操作规程》,由市、镇两级财政出资4.3亿元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协助辖区内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在莞法人企业按时转贷,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困难。截至2019年6月末,专项资金成功运作了120笔,累计放贷金额18.92亿元,帮助我市44家企业进行转贷。
  四是推动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运营。我市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于2018年11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正式开始运营,做到既高效高质投资,也合法合规运作。截至目前,已为6家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提供纾困资金,签署协议及已投放金额超过16.5亿元,协调解决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的债务问题,保障企业正常运营及后续发展。
  五是鼓励辖内银行机构积极开展“银税互动”。利用企业纳税评价结果为小微企业增信,并创新推出银税产品,如渤海银行东莞分行开发了“渤税贷”产品,东莞银行开发了“银税快贷”产品。截至2018年12月末,辖内开展“银税互动”合作项目银行11家,2018年累计对10173户小微企业发放贷款,银税互动业务项下贷款余额合计86.82亿元。
  六是开展“广东(东莞)中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运用推广。完善平台数据采集,提高平台数据质量,获取市场监管、税务、应急管理、生态环境等行政管理单位共53类信息750万条记录,全市具备条件的23家银行机构已接入平台,较好地缓解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中信息不对称难题,降低信息获取成本。2018年5月“融资对接平台”在东莞正式上线运行,至2019年3月末,平台累计注册企业1265家,成功签订授信合同企业615家,银行发布信贷产品124个,共完成银企融资撮合657笔,金额46亿元,融资平均利率5.55%。
  下阶段将继续加大金融政策扶持和企业靶标指导,落实我市支持非公有制企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措施,助推一批高成长性的小微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壮大。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
  2019年7月12日
  (联系人:李涛,联系电话:22831549)
  

办理单位: 市工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人社局,商务局,科技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