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及运营水平是大湾区建设和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内容。我市地铁2号线自2016年5月开通以来,选择乘坐地铁出行的人数越来越多,目前日均客运量已经超过10万人次,并逐步上升趋势。经分析,乘坐2号线地铁的乘客主要有以下三部分客源构成:(1)往来市内外旅行人员(简称“第一类客源”)。2号线与东莞火车站、虎门高铁站为始发站和终点站,且通过上述两个站点可以和广州与深圳的机场、火车站、广深市内地铁无缝接驳,是地铁2号线的主要客源。(2)跨镇街出行人员(简称“第二类客源”)。2号线全线长约37.8km,共设有15个车站,跨茶山、石龙、东城、南城、厚街、虎门等镇街,途径或邻近2号线的镇街的部分人员选择乘坐地铁跨镇街出行。(3)上下班通勤人员(简称“第三类客源”)。主要是工作与居住地都在地铁站附近的市民上下班选择2号线出行。该部分乘客主要以居住和工作在东城、南城的市民为主。但由于目前我市地铁仅有2号线单一线路运营,线路运营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也比较突出:
  1、地铁站点缺乏有效换乘方式,成为制约客流量的最大因素。
  我市地铁2号线重点是解决与市外交通的快速接驳问题,但仅靠第一类客源难以支撑地铁庞大的投资及运营成本,而且第一类客源也由于2号线市内接驳不便问题受到很大限制。实际上市民尽可能借助地铁出行的意愿越来越强了,我市地铁2号线运营正在逐步从解决第一类客源向同时解决三类客源的出行模式发生转变。
  2、与公交站点接驳不顺,双方运营都受到牵制
  地铁开通后尽管我市对公交线路进行了调整和优化,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公交系统自身问题,效果并不理想,市民并没有因为地铁的开通而感受到很大的便利,乘坐地铁人员大多选择私家车接送或乘坐出租车解决最后1公里问题。一方面公交站(特别是跨镇公交)由于考虑和地铁站点接驳出较大调整后又可能还会影响公交的运营效能,另一方面即便有站点接驳也存在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点距离过远以及衔接不顺等诸多问题,线路与地铁接驳站点数量远不能满足出行便利需求,直接影响到便利程度。
  

建    议:

  1、以地铁2号线沿途站点为节点,增开运营地铁小巴线路。
  为了扩大受益群体,建议以地铁现有站点为依托,以合适的距离为半径,考虑规划增开地铁小巴运营线路,有效解决地铁与公交站接驳不顺问题。一方面公交线路不必进行大幅度地调整,另一方面通过小巴这一中间环节有效解决了接驳不充分的问题。小巴站点以线路范围内的居民点、单位、厂区和公交站点进行布设,小巴运营的时间频次自然也应与地铁运营时间相协调,这样有效将范围内的乘客(包括公交换乘人员)与地铁站进行串联接驳,将地铁的受益范围从“一条线”扩大到“一幅面”。
  2、公交线路充分与地铁小巴线路协调,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出行
  增开小巴只能解决有效范围的微循环问题,要想最大限度地发挥地铁的运营效能和优势,需要将我市的公交系统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规划,其目的是能够发挥地铁与公交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出行。为此,需要市有关部门牵头,打破公交系统内部行政和利益方面的制约,从全市角度去完善我市公交线路,优化公交线路布局,特别是要与地铁线路范围内的运营小巴线路进行充分衔接,让地铁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3、推动加快镇街公交系统整合
  镇街统筹发展是东莞的必由之路,建议要特别重视我市公共交通的整合问题,短期以完善地铁2号线与公交站点接驳为切入点,有效扩大乘坐地铁2号线的覆盖范围,充分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增加地铁运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城市品质提升助力,为推动R1线尽快开工建设助威!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