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1日开始全市铺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确立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政府办、政府管” 体制,通过收支两条线的方式,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医疗方面。十年来成绩斐然:完成免疫规划接种覆盖全市0-6岁儿童和重点人群(含新莞人子女),接种率达95%以上,建立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了慢病管理,实施了家庭医生制等。东莞市社区卫生服务经过10年的运行,有一些新问题出现,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
1、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资历偏低,经验不够,无法应对危重病人的甄别和转诊前处理;
2、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业务扩大,医疗用房严重不足。
3、社区卫生中心的医生水平有待提升,社保资源待细化管理。
东莞市在医疗发展方面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在于:
1、东莞已经确定了八个中心镇区,确定了重点发展这八个中心镇的医院,中心镇的医院列入市医管局管理。
2、东莞市直接管理镇(区),除几个中心镇(虎门、常平、厚街等)外,一般镇管辖的面积幅度不太大,镇管辖的人口有的几万人,有的20万人。与上海、广州、武汉等大城市的区相比,东莞非中心镇就是一个社区,每个镇街医院就具备一个社区卫生中心的功能(医疗技术水平,设施,人员)。
3、近年非中心镇区的镇医院发展存在很多问题:药品零加成,耗材零加成,镇拨款只是用于基本建设,近年大部分镇属医院在镇政府支持下建设并搬入新医院,在负债经营,医疗用房空置,医疗人员大量流失。
经初步调研:如万江医院,因为人民医院的虹吸效益,有医生没病人,医疗人才流失严重;高埗医院、望牛墩医院,因为镇内居住人口减少,有医生没病人,医疗用房空置,人才流失严重。个别医院,比如洪梅医院已经工资发出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