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美国将我国列为战略竞争对手,从金融、市场、关税、技术和外交等领域全面扼制我国发展,全球经济秩序重构和产业分工调整已进入深水区,同时我国也处于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升级换挡的关键时期,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一系列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预示着重要的战略机遇。
  国际竞争和国内结构机制调整的核心关键,是产业。当前主要产业的分工、竞争、市场等均在全球尺度内统筹,我国以产业为核心的战略突围,也应以全球化的视野考量。
  作为大湾区产业重镇,在东莞实施推进国际产业高水平合作,是打造“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路径,将对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带一路”倡议形成有力支撑。
  中日关系已战略性回暖。
  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10月日本首相访华,我国明确提出要积极拓展产业领域的合作,共同推进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
  中日双方的产业结构有高度的互补性。
  日本方面,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半导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领域,处于国际一流水平。但也存在着严重的研发冗余、技术成果沉默的问题,大量的基础研究、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停留在研发完成阶段,大量高技术人才价值难以发挥,形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
  中国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市场规模,国际一流的产品技术落地转化能力,较成熟的资本市场体系,充裕的产业资金,灵活务实的产业政策机制,而产业载体空间相对过剩,亟需全球范围内的高技术产业要素来实现上述优势的引领和激发。
  中日双方的利益诉求有较强的互容性。
  经初步调研,很多日本大型财团对高技术领域合作持审慎态度,但大量的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研发人才团队和工程师团队,对中日产业合作框架下的利益诉求是务实的。日方机构、人员往往表示:不追求股权占比,希望获得较高的薪资福利或销售分成,希望可以较少出资或完全以技术入股,不寻求控股权。而中方,往往更看重股权,希望在资本市场获得收益,以及在关键技术领域获得突破的战略价值。
  

建    议:

  综上,为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实现东北亚经济体间协作共赢,推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以高技术产业要素为引领,通过市场化机制整合,探索我市全球产业合作模式,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一、对东莞市内业已存在的与日本的产业和人文合作事项、机构等资源,进行系统性调研。
  二、由政府金融机构机构牵头组建大湾区中日合作产业基金。基金公司负责募集日本产业资源在华落地所需资金,同时研究我市可借助日方资源实现产业升级的方向、策略路径,并提出资源需求。
  三、遴选日方专业合作机构做日本产业资源搜集整合窗口。该机构负责大湾区中日产业合作工作在日本的信息、资源搜集,和法务、政府关系的处理,我市派驻人员协同办公。
  四、建立大湾区中日产业合作研究院。由日方专业产业咨询机构、中方产业资本、高校科研院所、高技术龙头企业共同出资成立,由日方专业产业咨询机构征集、筛选、介绍日本的高技术产业要素至我市,由研究院从资本、营销、产业链、产业政策等角度形成项目方案,并推进具体的产业项目(如芯片、5G通信等)在大湾区范围内落地。该平台将成为产业项目的母机,跨国协调组织产业要素,批量落地产业项目。
  五、对标新型研发机构,建立我市高校、科研机构与大湾区产业合作研究院的共建机制。为将日方的技术成果和高技术人才的知识经验充分消化吸收,平台可与高校组建产学共建机制,遴选优秀学生,在平台和具体项目中跟随日方资深导师,在一线学习技术和经验,持续培养国际一流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
  相信,中日产业合作平台将成为我市产业高端化发展、参与全球产业竞合的重要窗口和战略抓手,在大湾区形成良好示范。
  


提案者: 九三学社市委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