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城市之间人流物流更趋频繁,及时准确的站名,路名这类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和设施,已经成了经济运行、民众生活的必需品。科学合理地命名城市中的交通枢纽站点,看似小事一桩,实则从侧面体现着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与管理水准,体现着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既是服务本市居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城市对外开放、谋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东莞市内交通枢纽站点命名混乱,饱受各界诟病。常有外地乘客坐火车到“东莞站”后,没想到却在距离市区17公里的石龙镇附近。“东莞东站”在远离市中心44公里的常平镇,要搭乘约1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市区。新建的“东莞南站”位于靠近深圳的塘厦镇。以上交通枢纽站点名称虽经过多次调整,但依然极易混淆,乘客对此抱怨不已。近年市委市政府在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建设交通枢纽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还在不断努力中,但从规划和建设方面着手相对周期长、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凸显。而目前城市交通枢纽站点命名混乱的现状小而言之不仅对市民出行,城市间交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大而言之对东莞城市形象、城市品质提升不利。
  东莞城市中心与交通中心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广深铁路以及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在内的三大干线,都不经过东莞市区,这三条轨道在市区之外构建了常平、虎门、望洪等多个交通枢纽。更深层次上来说,东莞是一个中心度偏低、扁平度较高的城市,每个大片区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都有自成一体的小生态,外围区对中心城区的依赖度远远没有广州、深圳那么大。同时,周边这两个一线城市和香港三个邻居对东莞形成“左拉右扯”之势,形成了东莞这种独特的城市、产业结构和交通网络特点。在这样的现状条件下,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交通站点命名,既能合理引导市民出行,又能有效提升城市形象。
  我们认为,对于东莞而言,目前的以城市名为主,加上区位方向的交通枢纽站点命名方式实际上并不能够准确体现站点的地理方位和辨识性,也不能很好的反映东莞的城市特点。
  

建    议:

  建议争取优化东莞交通站点命名,以更好的推进交通枢纽站点命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主要交通枢纽站点的辨识性,让大家一说到地名就想得到、找得到具体地方,从而降低检索成本。另一方面体现东莞城市实力和区域协同发展,对相关街镇起到更好的对外宣传效果。同时也符合国际大城市主要交通枢纽站点命名规律,按照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要求,实实在在地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具体做法上,建议争取参照伦敦等国际大都市交通枢纽命名方法,对东莞市主要交通枢纽站点命名做去中心化处理,不以“东莞站”,“东莞东站”,“东莞南站”命名。对各个主要交通枢纽站点以“东莞+具体所在地”的方式展开命名,比如“东莞站”变更为“东莞.石龙站”,“东莞东站”变更为“东莞.常平站”,“东莞南站”变更为“东莞.塘厦站”,已有的“虎门站”变更为“东莞.虎门站”。建议其他市级交通枢纽站点(例如长途汽车站等)也可以考虑此种命名方式。
  


提案者: 鲁宇,黎小艳

答复单位: 市轨道交通局
答复文号: 东轨函〔2019〕392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5月08日
联 系 人: 刘泓锐
联系方式: 22832042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关于对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08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民政局:
市政府办公室转来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08号提案《关于优化交通枢纽站点命名,助力“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收悉。根据我局工作职能,现提出如下意见供参考:
一、我市境内既有国铁客运车站包括广深铁路东莞站(位于石龙、茶山镇交界处)、常平站、樟木头站,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东莞东站(位于常平镇)和广深港客专虎门站;在建车站包括赣深客专塘厦站(我市拟命名为“东莞南站”,中铁总已同意该命名);规划车站包括深茂铁路虎门南站(我市拟命名为“东莞滨海湾站”,中铁总已原则同意该命名)及东莞中心城区枢纽始发主站(具体选址待进一步研究,待命名)。
二、国铁车站的命名由中铁总审批,其命名遵循《铁路工程命名规则》(建计〔2002〕71号),主要原则包括:“应以车站所在地的城镇名称命名,也可按该站所属行政区内最近、知名度最高的名胜古迹、风景旅游景点、村庄的名称或地名命名”,“一地有多个车站的城镇或铁路枢纽,宜以地名加方位命名,也可按所在地的小地名命名”,且“车站名称在全国范围内不应重名或同音”,“名称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
三、若需对我市境内既有国铁车站名称进行变更,需同步调整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并对列车信号系统、售检票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设备进行改造,影响较大。此外,目前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我市境内铁路枢纽规划布局方案有待进一步确定,相关铁路枢纽命名宜统筹考虑。因此,建议审慎考虑我市境内铁路车站的命名,结合我市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三个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及铁路枢纽规划布局情况,由贵局牵头,参照有关命名基本原则,从命名的规范性、合理性、辨识性等对提案提出的铁路车站命名方式进一步研究,提出我市境内铁路命名总体方案后再与铁路部门进一步协商,我局将积极配合做好与铁路部门的沟通工作。



东莞市轨道交通局
2019年5月8日

(联系人:黎锡波,联系电话:22832045,13662972398)
 
答复单位: 交通局
答复文号: 东交函〔2019〕276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6月12日
联 系 人: 樊键忠
联系方式: 13728409988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市府办转来鲁宇、黎小艳委员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优化交通枢纽站点命名,助力“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关于汽车客运站命名问题。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于2006年印发了《广东省交通厅实施<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办法》,明确了等级站、简易站站名命名规则:站名名称为“地名+标志名+(汽车)客运站(标志名可以缺省)”,我局一直以来均严格遵照执行。在接下来工作中,我局将继续按相关要求规范汽车客运站的命名。
  特此回复
  
 
答复单位: 民政局
答复文号: 东民函〔2019〕602号
答复日期: 2019年06月21日
联 系 人: 杨清瑶
联系方式: 13712777897
反馈意见:  
反馈备注:  
答复内容:
  
  东民函〔2019〕602号
  问题解决程度:B类
  东莞市民政局关于对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208号提案的答复
  鲁宇、黎小艳委员: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第20190208号《关于优化交通枢纽站点命名,助力“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国铁客运车站基本情况
  我市境内既有国铁客运车站包括广深铁路东莞站(位于石龙、茶山镇交界处)、常平站、樟木头站,广梅汕铁路(京九铁路)东莞东站(位于常平镇)和广深港客专虎门站;在建车站包括赣深客专塘厦站(我市拟命名为“东莞南站”,中铁总已同意该命名);规划车站包括深茂铁路虎门南站(我市拟命名为“东莞滨海湾站”,中铁总已原则同意该命名)及东莞中心城区枢纽始发主站(具体选址待进一步研究,待命名)。
  二、台、站类地名的命名规则及程序
  根据《广东省地名管理条例》第三条第5款规定,台、站类地名属于专业设施名称。专业设施名称的命名、更名,由专业单位向其专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征得所在地地名主管部门同意后,由专业主管部门审批。我市国铁车站的命名由中铁总审批,其命名遵循《铁路工程命名规则》(建计〔2002〕71号),主要原则包括:“应以车站所在地的城镇名称命名,也可按该站所属行政区内最近、知名度最高的名胜古迹、风景旅游景点、村庄的名称或地名命名”,“一地有多个车站的城镇或铁路枢纽,宜以地名加方位命名,也可按所在地的小地名命名”,且“车站名称在全国范围内不应重名或同音”,“名称确定后不得随意变更”。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据市轨道交通局反映,若需对我市境内既有国铁车站名称进行变更,需同步调整全国铁路列车运行图,并对列车信号系统、售检票系统等一系列系统设备进行改造,影响较大。此外,目前省发展改革委正在牵头开展《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编制工作,我市境内铁路枢纽规划布局方案有待进一步确定,相关铁路枢纽命名宜统筹考虑。鉴于我市实际情况,下一步计划如下:
  (一)结合我市国铁、城际轨道、城市轨道三个层次轨道交通系统及铁路枢纽规划布局情况,参照有关命名基本原则,从命名的规范性、合理性、辨识性等对铁路车站命名方式进行进一步研究,形成具体命名方案后与铁路部门沟通协调,在尽可能减少变更成本的基础上,改进我市交通枢纽站点名称。
  (二)加强与轨道交通部门的沟通,对铁路交通车站站点设置较多的镇(如常平镇),设置交通指示牌时,注明铁路线路名称,如:常平南站(莞穗城轨),以免耽误群众出行。
  领导签字:
  承办人姓名:莫晓宇
  联系电话:22832506(办公);13423008288(移动)
  东莞市民政局
  2019年6月20日
  公开方式:依申请公开
  

办理单位: 民政局,交通局,市轨道交通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