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城市之间人流物流更趋频繁,及时准确的站名,路名这类城市管理基础信息和设施,已经成了经济运行、民众生活的必需品。科学合理地命名城市中的交通枢纽站点,看似小事一桩,实则从侧面体现着城市的现代化程度与管理水准,体现着城市竞争的软实力,既是服务本市居民生活的需要,也是城市对外开放、谋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东莞市内交通枢纽站点命名混乱,饱受各界诟病。常有外地乘客坐火车到“东莞站”后,没想到却在距离市区17公里的石龙镇附近。“东莞东站”在远离市中心44公里的常平镇,要搭乘约1个小时的汽车才能到市区。新建的“东莞南站”位于靠近深圳的塘厦镇。以上交通枢纽站点名称虽经过多次调整,但依然极易混淆,乘客对此抱怨不已。近年市委市政府在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和建设交通枢纽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还在不断努力中,但从规划和建设方面着手相对周期长、效果难以在短时间凸显。而目前城市交通枢纽站点命名混乱的现状小而言之不仅对市民出行,城市间交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大而言之对东莞城市形象、城市品质提升不利。
  东莞城市中心与交通中心偏离的主要原因是广深铁路以及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在内的三大干线,都不经过东莞市区,这三条轨道在市区之外构建了常平、虎门、望洪等多个交通枢纽。更深层次上来说,东莞是一个中心度偏低、扁平度较高的城市,每个大片区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都有自成一体的小生态,外围区对中心城区的依赖度远远没有广州、深圳那么大。同时,周边这两个一线城市和香港三个邻居对东莞形成“左拉右扯”之势,形成了东莞这种独特的城市、产业结构和交通网络特点。在这样的现状条件下,更需要科学合理的规划城市交通站点命名,既能合理引导市民出行,又能有效提升城市形象。
  我们认为,对于东莞而言,目前的以城市名为主,加上区位方向的交通枢纽站点命名方式实际上并不能够准确体现站点的地理方位和辨识性,也不能很好的反映东莞的城市特点。
  

建    议:

  建议争取优化东莞交通站点命名,以更好的推进交通枢纽站点命名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一方面最大限度地提高主要交通枢纽站点的辨识性,让大家一说到地名就想得到、找得到具体地方,从而降低检索成本。另一方面体现东莞城市实力和区域协同发展,对相关街镇起到更好的对外宣传效果。同时也符合国际大城市主要交通枢纽站点命名规律,按照粤港澳大湾区 “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的定位要求,实实在在地推进“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
  具体做法上,建议争取参照伦敦等国际大都市交通枢纽命名方法,对东莞市主要交通枢纽站点命名做去中心化处理,不以“东莞站”,“东莞东站”,“东莞南站”命名。对各个主要交通枢纽站点以“东莞+具体所在地”的方式展开命名,比如“东莞站”变更为“东莞.石龙站”,“东莞东站”变更为“东莞.常平站”,“东莞南站”变更为“东莞.塘厦站”,已有的“虎门站”变更为“东莞.虎门站”。建议其他市级交通枢纽站点(例如长途汽车站等)也可以考虑此种命名方式。
  


提案者: 鲁宇,黎小艳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