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市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全市12个严重拥堵路口实施改造,收到了明显效果。但是,市民广泛关注“环城路-八一路节点”拥堵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已实施的“环城路-八一路节点”治堵方法只能有限缓解拥堵,解个决不了根本问题,只有拓宽道路和车辆分流才是治本之道。我再建议如下:
  “环城路-八一路节点”堵车原因分析:
  1、“环城路-八一路节点”堵车时段、方向和堵车来历: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该路口堵车主要是从松山湖大道上环城路方向,这一路段白天几乎没有不堵的时候!据常走此路段的司机说,在市中医院修建之前,该路段很少堵车。市中医院建成以后,对该路段进行了改造,还修了高架桥,桥下开通了黄沙南路-松山湖大道十字路口,形成了现在的大堵车局面。
  2、“环城路-八一路节点”道路设计缺陷:市中医院建成后道路改造缺乏整体观,是导致堵车的根本原因!方案设计缺陷如下:
  (1)只关注了八一路方向的车流畅通:方案只考虑了从八一路向环城路、松山湖大道、黄沙南路等路的车辆流出畅通。阻塞了原来的车流导引道路,增加车流量。
  (2)松山湖大道流出道太窄,几股车流交叉在一起:方案完全没有考虑从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路、莞深高速、黄沙南路等的大量车辆流出。这几条路的车流,有直行八一路的,右转上环城路(北行)的,左转上环城路(南行)的,还有南沙路从辅道直行上八一路的。这些车流没有提前导引的车道,全部集中在一起,挤在短短几百米的三车道路段里。在这段路里,几个方向车流交叉混合,是导致拥堵的最根本原因。
  (3)松山湖左转环城路(南行)辅道设计不合理:八一路右转环城路与松山湖大道左转入环城路(南行)合并处的辅道为太窄(2车道),太短(100米),并入环城路主车道地点位于转弯处(弯道是禁止变道),是导致车流不畅的又一因素。
  3、缺乏提前变道分流:在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路、莞深高速、黄沙南路等的车流中,有直行八一路的,右转上环城路(北行)的,左转上环城路(南行)的,还有南沙路从辅道直行上八一路的。这些车流没有提前导引的车道,分流距离太短。
  4、司机不守规则,车祸频发也是堵车的原因之一。
  5、东莞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也是堵车的原因之一。
  

建    议:

  1、提前分流,尽量减少车流交叉:尽可能分流导引车流,让各方向的车流各行其道,尽可能避免车流交叉。
  (1)松山湖大道右转环城路(北行)车流导引:
  1)松山湖大道另修高架桥作为右转专用道,将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路、莞深高速路等右转去环城路(北行)的车辆提前分流,不与其他车流汇合,直接上环城路(北行)。
  2)另修右转专用车道,将松山湖大道、东部快速路、莞深高速路等右转去环城路(北行)的车辆提前分流,不与其他车流汇合,直接上环城路(北行)。
  (2)松山湖大道左转环城路(南行)车流导引:拓宽现有的松山湖大道右转辅4道为车道,松山湖大道左转去环城路(南行)的车流仍然使用现有的路线。松山湖大道上桥后车辆只能直行八一路或左转入环城路(南行),禁止松山湖大道车流右转环城路(北行),可设置标识和栏杆。
  (3)禁止再跨线桥上变道:在松山湖大道-黄沙路跨线桥两端增设摄像头和明显的标识,或者路中间设置栏杆,彻底禁止所有车两在桥上变道。
  2、拓宽并延长八一路右转并入松山湖大道左转入环城路辅道:拓宽八一路右转环城路与松山湖大道左转入环城路(南行)合并辅道为3车道,并延长该辅道并入环城路的长度。
  

提案者: 李君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