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的不断推进,快速交通、水污染治理、“三旧”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全面提速。高品质的城市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建设,更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俗话讲“三分建设,七分管理”。文明施工是指通过科学的组织、必要的投入、严格的管理等措施对市政设施和居民生活影响降到最小为目标的施工行为。文明施工是城市管理中最大的变量,如果解决不好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无从谈起。
  1、加重大气污染,影响蓝天保卫成效
  我市蓝天保卫战取得明显成效,但2018年我市大气污染趋势并不乐观,预计2018年全市50%以上站点PM2.5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有的站点PM10指标时有超标。建筑项目土方砂石材料涉及开挖、装卸、运输、堆放等环节,由于措施落实不够到位,导致扬尘扩散,加重大气污染,直接影响空气质量和群众的生活质量。
  2、影响城市形象,遗留问题多
  建设单位多偏重主体工程施工,文明施工疏于监管。如截污支次管网工程建设,管网工程线长面广,工程围挡标准低,材质差、高低不一、颜色参差不齐,加上噪音、扬尘防控不到位,工区管理混乱,运输车辆脏差,严重影响城市形象。同时,工程完工后损坏的市政设施不能够按照原标准修复,导致后续遗留问题多,常见的是道路修复不合格影响交通,市政工程未能够完整复建等,给城市留下了一道道“疤痕”,财政后续额外增加投入进行维修。
  3、道路污损严重,管护投入大增
  施工车辆在运输土方砂石过程中车辆超载、包封密闭不严、轮胎清洗不到位等现象较为普遍,特别是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追赶工期,常在夜间粗放施工逃避监管,导致市政道路污损严重,常规的卫生保洁措施难以处理,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去清洗路面,大大增加管护成本。
  4、水土流失加剧,影响排水效能
  水土保持措施不落实,抛洒在路面上的泥土、砂石等建筑材料最终通过各种方式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基础开挖工程中,施工单位经常直接将含有大量泥沙的基坑水直接排入市政管网,进入管网后大多形成沉淀物占用排水管道的过水断面而影响城市排水效能,清掏排水管网往往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建    议:

  1、“总体统筹,归口负责”开展专项行动
  施工项目涉众多部门,照“总体统筹,归口负责” 在全市开展文明施工专项行动。建议由住建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归口负责监管的原则开展行动。出台政策文件,对文明施工措施和责任予以明确,使管理有章可循。行业部门负责牵头,专项措施(如:噪音、交通疏导、排水、路牌标识、施工围闭、环境卫生)由各职能部门归口管理。
  2、将文明施工费用打足用好
  文明施工费用保障是基础,财政部门对文明施工费用予以支持。费用用好是关键,确保资金用好。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安排专门人员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工程文明施工进行事中监督,将文明施工情况统一报送到住建部门进行汇总统计,由住建部门进行公示,并将文明施工情况纳入到施工企业诚信档案进行记录。
  3、前期工作中要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建筑工程涉及到文明施工的内容不尽相同,在项目设计阶段要将文明施工的内容进行详细识别,并在施工方案中提出文明施工方案,并充分征求市政、交通、环保、水务等专业部门对文明施工的要求和意见,为文明施工的落实打好前期工作基础。
  4、将文明施工纳入工程验收范围
  验收考核是保证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建议将文明施工纳入工程验收范围予以实施。在工程竣工验收前,需要由牵头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对文明施工的内容进行考核验收,验收考核成果作为文明施工费用支付的重要依据,并作为开展工程竣工验收的前提条件。
  


提案者: 兰建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