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为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引领,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题中之义。近年来,东莞市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打造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的乡村环境,但是对农村特色文化发掘、乡风文明建设、移风易俗的推动、文化生态保护还存在短板和不足。有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乡村文化特色不足,“千村一面”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镇街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和优势的意识不足、能力不强,对文化产业开发支持不够,在改造和建设农村社区时,未能保护乡村的风貌、文脉、风情,把农村建得城不像城、乡不像乡、不伦不类。
(二)乡风文明培养不足,“生活乏味”成为生活主流。乡村“六合彩文化” “麻将文化”“酒文化”现象普遍存在,村部书屋、文化礼堂、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利用率不高,农民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农村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不力。
(三)乡村风俗推动不足,“纸上谈兵”影响风俗变迁。经实地走访,我市普遍乡村的红白理事会和村规民约大多只落实在纸上、墙上,红白理事会职责发挥不够充分,村规民约实施率极低,不少乡镇、村还存在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的做法。
(四)文化生态保护不足,“日渐消亡”渐成发展趋势。很多农村原本独有的历史印记、文化注脚在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同化发展的趋势渐成,农村尤其是偏远农村古村落、古建筑和仍然保存着历史遗留的地域、习俗、礼仪、节庆、建筑等有形财富和无形资产都日渐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