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紧紧围绕“文化名城”建设总目标,积极推进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建设等各项工作,广大市民的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中心广场南广场是我市的文化高地,聚集了市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玉兰大剧院、老年大学等一批高规格文化单位,前往学习、休闲的市民越来越多,随之而来的停车难的问题愈发突出。
  南广场公共停车位,主要集中在图书馆南侧停车场、科技馆北侧停车场及路边停车位。中心广场于2003年建成以来,我市汽车保有量从20多万辆增至当前近300万辆,增加了十多倍,当初规划设计的停车位已满足不了市民实际需求。因停车位不够,很多市民不得已只能将车辆停放在没有划定停车位的路边,甚至人行道上,导致违法停车经常被交警处罚,然而更多的人连“违法停车位”都找不到。遇上承办大型活动,则需要通过交通管制,将停车位仅限于活动参与者。
  南广场停车难的问题尚未解决,然而由去年开始在停车场区域实施停车收费,与公众的期待有所背离。随着老年大学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二期(筹备中)的陆续投入使用,南广场停车位将更加紧张。虽然停车难的问题在各地均比较普遍,但南广场停车难的问题较为突出,对广大市民文化生活及我市城市品质影响较大,应尽快予以解决。
  

建    议:

  由于目前中心广场南广场地面空间已处于满负荷状态,扩建停车场只能考虑地下空间,提出如下建议,以供参考。
  一是合理选址。目前适宜建设地下停车场的地块有两个,一个是图书馆南侧停车场,另外一个是科技馆北侧停车场。科技馆北侧停车场面积较大,原址建设或者适度扩大都可以。图书馆南侧停车场面积较小,原址建设意义不大,建议将图书馆南侧停车场、莞香文化休闲街区停车场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域连成一片作为停车场选址地块。
  二是科学规划。既然利用了地下空间做停车场,就应把地面空间留出来,扩大绿化面积,增加舒适度。为增加停车位,地下停车场建筑层数至少为两层。建筑设计及停车布局应参考世界先进设计理念,如叠加车位、立体车位等,即使当前不宜实施,也应预留相应空间已备后期升级改造。
  三是分步实施。按缓急程度,先实施图书馆南侧停车场扩建项目,再实施科技馆北侧停车场扩建项目。分两期实施,实施间隔可以稍长,以便对第一期项目实施经验进行总结积累。
  四是平稳过渡。为缓解当前及施工期间停车位紧张问题,应增加临时停车位,平稳过渡至项目完工投入使用。建议将广场内道路(东榕路)现状单侧停车位,调整为双侧停车位,同时将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南侧闲置小广场开放给市民做停车场。
  


提案者: 杜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