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打造滨海湾新区、中子科学城、水乡新城三大新平台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近年来,在市政府相关部门和辖区范围镇街的大力支持下,三个重大平台土地统筹前期准备工作有序推进。然而,由于土地整备专业队伍人手不足、方案制度不成体系、专业服务机构支持不足,导致目前东莞三个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总体进展比较缓慢,对东莞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形成一定的制约,迫切需要通过完善土地整备工作机制,拓展重大平台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空间。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方面,实施土地整备“一把手工程”。为推动三个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快速打开局面,建议在市层面,由市委书记、市长亲自挂帅,成立“东莞市重大平台土地整备推进组”,召开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攻坚大会,使全市上下切实增强做好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把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当作市委市政府重中之重的中心工作来推动。另一方面,从全市抽调业务骨干搭建组织机构。上海、深圳、佛山南海等城市为快速推动土地整备工作,均搭建了强有力的组织架构。如深圳光明区从全区抽调27名处级干部和35名科级干部,全脱产参与光明科学城土地整备工作,组建466人的土地整备队伍,构建“1+4+26+1+9”的组织机构,即1个现场指挥部、4个专业工作组(包括政策法规组、综合执法组、建设协调组、信访维稳组)、26个协商谈判小组、1个干部考核组、9家专业服务机构。建议学习借鉴深圳光明区经验做法,在“东莞市重大平台土地整备推进组”基础上,成立相关工作组织机构,统筹开展三个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人员从全市相关部门、镇街、园区抽调部分业务骨干,临时参与三个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土地整备工作完成后回原单位工作。对在土地整备中表现优秀的人员,作为市后备干部优先提拔使用。
二、完善方案制度。建章立制是确保土地整备工作规范运作、公开透明、廉洁自律的根本保障。上海、深圳、佛山南海等城市均非常重视土地整备方案和制度建设。如深圳光明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统筹谋划,制定了土地整备工作方案、协商谈判组操作手册、信息核查工作方案、坟墓搬迁补助方案、信息异议及疑难个案处理工作方案、廉政监督方案、经费保障方案、补偿安置方案等九个方案,形成“问题不过夜”机制、“三级联动决策”机制、“挂图作战”机制、“公开透明”机制等四项机制。为充分发挥制度和机制的优势,保障土地整备工作运行有序、联动有力、落实有效,建议学习借鉴上海、深圳、佛山南海等城市经验做法,以多方共赢为原则,尽快研究制定出台《东莞市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行动方案》等系列工作方案和制度,明确征地拆迁范围、补偿标准、利益共享机制,为三个重大平台开展土地整备工作提供依据。
三、借力专业机构。引进第三方专业团队不仅能提高土地整备前期准备工作的专业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土地整备工作的权威性、公平性,避免出现政府在土地整备工作中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现象,能够有效增强群众对土地整备工作的认同感,减少工作阻力。建议学习借鉴深圳光明区经验做法,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借助土地整备领域专业服务机构力量,引进测绘、评估、监理、督导、咨询与谈判、法律等专业服务机构,参与到三个重大平台日常土地整备工作中,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专业手段,促进三个重大平台土地整备工作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