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意见,其中第14条强调:“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适应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紧迫需求和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改革的新形势,充分考虑新型城镇化、全面二孩政策及高考改革等带来的新情况,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统筹考虑、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向教师队伍倾斜,采取多种形式增加教师总量,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2018年8月,《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第12条也作了同样的表述。由此可见,在新形势下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显得尤为重要。
  我市近年来入户人口急剧增多,学籍人口数量迅速增长,而我市多年来教师的编制总量没有增加,又加上全面二孩政策及挤占、挪用、截留编制现象的客观存在,导致我市的教师队伍捉襟见肘,一线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学校只能靠临聘老师来解燃眉之急,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实在无法满足教育新形势的需要。
  
建    议:
  1.针对我市学籍人口的总量及各中小学实际在校人数,合理核定教职工编制,统筹安排,对师资不足的学校增加教师编制。据了解,随着全面二胎政策及我市入户人口的巨量增加,我市教师编制的缺口将达两千人,而我市从2014年核编以来,就再也没有新增教师编制。
  2. 加强和规范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严禁挤占、挪用、截留编制和有编不补。在我市各中小学仍存在部分教师在编不在岗的现象,被政府相关部门借用较多,其中尤以镇(区)教办(宣教文体局)最为突出:其工作人员除个别为公务员以外,绝大多数为所辖中小学的借调人员,他们在职不在岗,占用了所属学校的编制,使所属学校没有编制招收新老师,只得录用临聘教师以代之。为此,建议主管部门要么给这些借用人员以管理编制脱离学校,要么压缩教办的人员规模,让精简人员回归学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
  3. 在现有教师编制总量内,盘活事业编制存量,优化编制结构。我市各学校之间发展并不均衡,有的学校教学人员富余,有的却师资短缺;有的学校某学科人员富余且师资力量强,有的人员不足且师资力量弱。如果推动教师交流轮岗,把优秀的、富余的教师交流到薄弱的、人员不足的学校,既能满足优秀教师评高级职称的需求,又能优化编制结构,均衡教育发展。在我市镇区内或相邻镇区之间大力推动实施校长、教师轮岗制度,应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遗憾的是,在我市的一些镇区教师轮岗制度还流于形式,只打雷不下雨,没有很好地开展起来。
  


提案者: 何龙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