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的重要力量,东莞作为世界制造业名城,活跃着约50万户中小型企业,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重视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然而,在当前经济环境不明朗以及产业转型、信息化加速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比较严重。
一、主要表现
1. 融资渠道狭窄。中小企业将内源融资以及银行的间接融资作为资金的主要来源,绝大部分企业甚至将银行借贷作为融资的唯一渠道。较少企业主会考虑其他融资渠道,如:风险投资基金、融资租赁、协议投资及债券融资等。
2. 企业规模小,获得的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也少。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从金融机构获得的支持较为有限,而随着企业发展壮大,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的支持并没有随之跟上。银行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会轻易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性的融资协助。
3. 融资成本过高。目前企业向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途径有两种:用企业资产作抵押,或者请担保机构为其所贷的款项进行担保。这两种方式不足之处是,需要支付担保费、评估费、顾问费等一系列费用,而且办理手续复杂,涉及部门较多,等候时间过长。
4. 融资优惠政策不能普及。尽管我市近年来已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企业主动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高、研究政策能力不够,以及相关部门宣讲力量不能顾及大部分企业等原因,导致较多需要照顾的企业主错过了政府的优惠政策。
二、主要原因
1. 企业因素。第一,我市大部分中小企业是粗放型企业,缺少健全的企业管理机制;第二,财务制度不规范,财务信息不透明,在财务核算方面随意性较大;第三是部分中小企业信用状况较差,使得中小企业整体信用环境恶化。
2. 金融因素。第一是银行贷款门槛较高。银行风险意识高,借贷慎重,设置高门槛来规避风险;第二是民间借贷困难。民间借贷的利率一般高于银行同期利息的4倍甚至更高。
3. 政策因素。政府、银行、企业之间缺少良好的信息沟通平台。我市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却较难做到全方位普及;银行不参与企业管理与规划,导致了信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等;企业缺乏对政策的充足的了解渠道与政策解读人才,不能享受相关政策。
建 议:
1、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政府大力扶持科技型、成长性的优质中小型企业,形成有较高财务管理水平、专业管理水平、获银行认可的实力企业。
2、尽快落实并施行对中小企业的优惠政策。据了解,我市已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产业转型升级及创业引导基金,首期规模为5亿元;成立总规模10亿元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搭建文化产业融资平台;松山湖、长安、道滘、厚街等镇街(园区)纷纷成立有政府背景的产业融资平台。希望政府借此尽快把与融资相关的政策落实。
3、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融资难,关键是贷款担保难,要完善和细化支持中小企业的信贷管理制度,建立适应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估、贷款审批制度。政府加大对担保公司的投入,以增强民间资本参与担保平台建设的信心,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促进担保机构健全制度,提高信用度。
4、促进政府、银行、企业三方合作。多部门联合建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各方资源,加强政府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中的领导作用、主体作用;搭建政、银、企三方的良好沟通平台,活用商会等民间资源对政府政策、要求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
5、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与银行、银监等监管机构保持密切沟通,制定和完善金融司法保障制度;组成联合检查组,配合金融监管机构经常对小额贷款公司、典当商行等融资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建立金融风险预警体系统,完善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