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是香港的未来。如何吸引香港青年融入内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增强香港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是未来“一国两制”政策的重点。香港回归祖国20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居民尤其是青年对祖国的认同感、对民族的自豪感及与内地的融合度明显低于期许。
滨海湾新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几何中心,被誉为“决定东莞未来30年发展的核心片区”。它前拥香港、深圳,背倚广州,处在广深科技创新走廊主轴上,该区域拥有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国际机场、港口码头等现代复合交通条件,交通优势在广东省堪称独一无二。优越的核心位置为规划建设“粤港青年创新小镇”奠定了良好的硬件基础。在滨海湾新区规划建设粤港青年创新小镇并把它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小镇,能吸引更多的香港青年来大湾区学习、工作和生活,共享国家发展的成果,从而成为落实“一国两制”政策的成功典范,其政治影响力、文化影响力、经济影响力是难以估量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粤港澳合作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香港、澳门互利合作,制定完善便利香港、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国际一流湾区,除了要研究世界一流湾区的一般规律之外,关键是要发挥好“一国两制”优势,打造融合平台,构建合作、互补机制,凝聚强大合力,建立互利共赢合作示范区。规划建设“粤港青年创新小镇”便是建设这样的融合平台和示范区的创举。
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和香港特区政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合作的愿望尤显强烈。省委书记李希、省长马兴瑞、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多次强调要加强粤港合作与交流。一直以来,东莞都非常支持和鼓励粤港青年在莞发展。我市已在莞城、南城、松山湖三大区域以“基地+基金”的模式打造了多个粤港青年创业孵化基地,并已初步取得了“双赢”的效果。但是,这些项目规模不大、层次不高、平台单一等问题客观上限制了其今后的有效发展。因此,从全市战略高度在滨海湾新区规划建设“粤港青年创新小镇”,可以将香港的教育资源、科技资源、人才优势、创新优势与滨海湾新区的政策优势、交通优势、土地优势、制造业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熔于一炉,深度合作,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良性发展。
建 议:
一、市委市政府要加强与省委省政府、国家相关部门及香港特区政府的沟通,争取国家、广东省和香港特区政府的支持配合。
二、认真做好“粤港青年创新小镇”项目的审批和规划,把“粤港青年创新小镇”建设成一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小镇。在滨海湾新区建设科技创新小镇,既能借助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优势发展小镇,又能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发展增加引擎。
三、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吸引香港青年来滨海湾新区就业和创业。设立“香港青年东莞创业计划”,为在莞创业的港青提供资金贷款、导师服务等一站式创业服务;同时可以参考“前海模式”的经验,围绕多个产业领域支持香港青年创业。优惠政策的着力点应放在住房、创业扶持等实际需求方面。
四、把“粤港青年创新小镇”建设成一个宜居小镇。“有前途的城市,就是以人为本的城市”,一个城市首先必须有可持续的环境、充满希望的人群,其次才有创新的活力、发展的空间。要留住人才必须要有一个宜居的环境。住房影响一个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在滨海湾新区可以规划建设一些公租房、廉租房以满足粤港青年居住需求。其次,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打造宜居环境,提高香港青年对东莞的归属感。
五、发挥致公党广东省委会、香港致公协会海外联谊的优势,广泛联系香港科技界、教育界、青联界,争取港方民间机构、社会机构的大力支持,争取项目早日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