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是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向世界级高新技术城市迈进的重要支撑。
  然而,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这一历史问题依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仅占25%。由此可见,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自身活力以及作出的贡献极度不对称。2018年以来,东莞市大部分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遇到的流动性困难、再融资及股票质押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
  (一)融资渠道单一。
  对于信贷投资方面没有专业的服务机构,直接融资途径不足,仍以银行借贷为主要融资渠道,大部分企业只能向银行以土地、房屋抵押方式融资,而银行给予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率过低,能够融到的资金有限。
  (二)融资结构不合理。
  在现有的融资结构中,一般以抵押或担保贷款为主;在借款期限方面,民营企业一般只能借到短期贷款,若以固定资产投资进行科技开发为目的申请长期贷款,则常常被银行拒之门外。
  (三)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

  企业的融资成本包括利息支出和相关筹资费用,融资成本高。同时,由于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多采取抵押或担保方式,不仅手续繁杂,而且为寻求担保或抵押等,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等相关费用。


建    议:
  (一)银行应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担保方式。
  针对民营企业缺乏土地、房屋等抵押物的情况,银行应更多关注应收账款、税款,甚至在资产形成过程中的订单,银行以收费权、股权、股东保证等灵活多样化的抵押担保方式,增加外部机构认证,为民营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鼓励和推广针对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特点的金融创新。
  根据行业特色和企业发展实际,提供企业定制化服务和产品,实现复制化和批量化。包括金融解决方案、金融产品、金融市场等等这些方面的创新,有针对性的解决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难点、痛点。
  (三)要健全相应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体系。
  建立健全债券、股市、基金、风投等一系列的金融市场体系,形成多样性的金融市场,满足不同风险偏好和不同风险的需求、不同期限需求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融资需要。
  (四)建立健全融资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制度。
  支持我市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融资政策性担保和再担保机构,鼓励银行、商业保理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为高新技术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融资。
  (五)加大对企业贷款的贴息力度。
  积极发挥我市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对企业贷款融资的增信支持作用,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给予企业融资支持。
  (六)建立一定规模的上市公司援助基金。
  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有能做大做强等新兴产业为主营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加大资金支持,增加资金流动性。

提案者: 何思模

财政局
  关于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提案第20190057号的会办意见
  市金融工作局: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关于有效解决东莞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第20190057号)收悉。根据财政职能,现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个长期普遍现象。为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困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优化政策环境、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助推金融创新、大力推动直接融资、维护金融生态为抓手,陆续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通过落实信贷倾斜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丰富创新信贷产品服务、强化增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发展新型金融业态、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等综合措施,着力提高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满足程度,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况。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支持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2018年市政府出台进一步扶持非公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在继续执行现行的“三融合”信贷支持计划、融资租赁贴息、促进企业上市等政策基础上,持续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提增发展信心。新出台的政策措施包括:引导金融机构将定向降准100亿元专项支持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推动100亿元以上规模的产业投资基金和产业并购基金高效运作,加大对优质非公企业的战略投资,助力我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设立4.3亿元的莞企转贷专项资金,推动政银企信联动,争取三年累计为莞企提供不少于50亿元的转贷支持;设立2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撬动银行机构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50亿元;设立规模50亿元的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支持辖内上市企业大股东资金周转,化解股权质押风险,促进本地上市企业稳定发展。
  下来,我局将配合相关部门逐步落实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政策协同效应,多措并举优化企业融资服务,全力破解我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困难。


市金融工作局
  东莞市金融工作局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
  四次会议第20190057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何思模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有效解决东莞高新技术民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建议》(案号:20190057)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大力支持东莞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发展,非常关注高新技术企业的融资问题。截至20196月末,东莞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5663.64亿元,同比增长14.52%,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9429.33亿元,同比增长24.71%,存款、贷款较年初增量分别排名全省第三位、第四位。存贷比达到60.2%,比年初和去年同期分别提高2.24.92个百分点。在人民银行不断加大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下,企业融资形势偏紧问题有所缓解。截至6月末,制造业贷款余额1373.69亿元,比年初增长30.89%,同比大幅增长53.39%;民营企业贷款余额3203.98亿元,比年初增长25.6%,较上年同期多增17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占企业贷款总额的75.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442.61亿元,比年初增长14.88%,同比增长28.62%。从整体情况来看,全市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不断增强,对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不断加大,融资情况开局良好。
  一、我市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是开展深化民营和小微金融服务“访百万企业助实体经济”专项行动。专项行动抓住解决“信息不对称”这个关键问题,依托“广东省企业走访管理系统”,加大金融供给端发力,通过提高金融服务可及性,推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通过提供充分正规金融服务,带动降低总体融资成本,推进解决企业“融资贵”问题。人民银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东莞银保监分局整合资源,发挥多部门合力,争取用3-5年左右时间,组织全市银行机构走访超过23万家暂无银行授信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了解融资需求,宣讲金融政策,提供金融服务,助力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健康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向银行推送企业信息供银行走访对接、提供服务的市场化长效机制。截止20196月末,银行机构已走访企业11.48万家,已发放贷款企业1942家,发放贷款合计44.55亿元。
  二是组建“倍增计划”试点企业金融服务团队。推动辖内金融机构组建跨金融、企业管理、财务等多领域的专家智库,走访“倍增计划”试点企业200家次,推出“东莞倍增贷”等专属产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截止20196月末,“倍增计划”试点企业贷款389亿元,比年初增长16.26%,同比增长23.03%,较实施初期(2016年末)增长65.34%
  三是扩大对中小企业风险补偿资助力度。市政府通过了《东莞市促进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工作方案》及其实施细则,通过设立2亿元的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对合作银行提供占贷款本金总额2%的风险补偿,并建立大幅扩容的中小微企业白名单,撬动银行机构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不少于100亿元,促成银行机构“敢贷”、“可贷”、“愿贷”,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现已选择4家银行作为首批试点合作银行,建立了覆盖约3.5万户企业的白名单。201812-20196月,白名单中小微企业新增贷款笔数7287笔,贷款金额158.19亿元,其中符合风险补偿要求的笔数5708笔,符合风险补偿要求贷款金额72.65亿元。
  四是以信息共享缓解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一是积极推广银税合作模式。税务部门持续扩大参与“银税互动”商业银行的范围和数量,鼓励银行机构根据企业纳税信息给予便捷高效的信用贷款。目前,建设银行东莞市分行、邮储银行东莞市分行等11家银行机构已推出相关产品和服务。二是发挥“粤信融”平台效用。人行东莞市中心支行会同市数据管理局,持续推进“粤信融”建设和应用,共同完善平台数据采集,提高平台数据质量,缓解银行在服务中小微企业过程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截止20196月末,平台累计注册企业2079家,成功签订授信合同企业1025家,银行发布信贷产品137个,共完成银企融资撮合1094笔,金额80.31亿元,融资平均利率5.40%
  五是推进设立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印发了《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东莞市莞企转贷专项扶持资金管理操作规程》,由市、镇两级财政出资4.3亿元设立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协助辖区内短期资金周转困难的在莞法人企业按时转贷,解决企业短期资金周转困难。专项资金为辖内法人企业提供使用期限不超过5天,单笔金额不超过1亿元的转贷资金,使用门槛降至200万元。目前我市申请进入企业名录数据库的企业已达487家,意向签订合作协议的银行16家。截至20196月末,专项资金成功运作了120笔,累计放贷金额18.92亿元,帮助我市44家企业进行转贷。
  六是推动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运营。我市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于201811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备案。基金正式开始运营,做到既高效高质投资,也合法合规运作。截至20196月末,上市莞企发展投资基金(下称“纾困基金”或“基金”)已为6家上市莞企或其大股东合计提供约16.43亿元的纾困资金,协调上市公司及其大股东约114亿元债务。
  七是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20196月底,我市境内外上市企业总数达46家,东莞A股上市企业数量排全省地级市第4位(次于佛山、汕头、珠海);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累计挂牌企业232家;全市累计认定上市后备企业215家,有13家企业已申报上市材料到证监会,有9家企业在广东证监局辅导备案。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强对拟上市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培育,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型企业赴科创板上市。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上市发展的扶持办法》,加大企业上市挂牌财政扶持力度,对企业成功上市及再融资最高奖励700万元,落实对有关企业的奖励政策,进一步提高企业上市积极性。
  八是深化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助力创新驱动。我市出台了《东莞市创新财政投入方式促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工作方案》、《关于做好科技金融服务促进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2018年起草了《东莞市深入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实施意见》,健全“拨、投、贷、补、贴”相结合的科技金融结合机制,设立信贷风险资金池,实施贷款贴息,优先货币政策资金支持,切实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科技金融服务体制及科技信贷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链条服务。截至20196月末,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签约合作银行累计发放贷款1571笔共55.54亿元,惠及企业1052家。
  二、下一步工作思路
  一是各级政府要完善优化制度设计,打造优良政务发展环境。构建良好的银企信息共建共享生态,完善“粤信融”建设,推动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向“粤信融”平台提供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关键信息,畅通信息共享和交换渠道,有效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
  二是落实《关于进一步扶持非公有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实施“2100亿元”及“350亿元”计划帮助非公企业融资纾困。
  三是金融管理部门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落实银行信贷分类考核要求,督促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融资支持;持续做好银行机构不规范服务收费的清理工作,执行服务价格标准,落实价格优惠政策。
  四是推动银行机构建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差异化管理机制。做好顶层设计和安排,针对中小微企业贷款制定差异化风险容忍度和尽职免责政策、建立绿色通道高效审批制度、完善差异化考核、降低融资成本。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高新技术民营企业的关心和支持。



办理单位: 金融工作局,财政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