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但是随着城市扩容政策的实施,外来人口急剧上涨,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日益增长,部分镇街的公共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超出其承载力。以常平镇为例,近年来教育资源早已满足不了需求,出现种种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公办学位不足,2018年缺口接近16个班;学校布局与人口居住密度不相匹配,就近入学难;二是新建扩建学校任务重,按照需求及建设指标任务到2022年,常平镇必须新建1所公办学校、1所公办初中;新增10所公办或集体办幼儿园(其中2020年前要完成小学初中各1所和5所公办或集体办幼儿园)。三是新建扩建学校带来的教师招聘难题,按照目前的“一年一校一聘”的政策,教师的招聘将会成为新的困难。此外,如没有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师的频繁流动就会成为激化家庭和学校矛盾的焦点,引发其他教育问题。
  由此可见,现时个别镇街公共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尤其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资源结构性不合理、师资队伍建设缺乏制度保障等成为我市教育发展的瓶颈,制约了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究其原因,优质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主要有如下三点:
  一是投入财政资金不足,未能合理吸引民资进入基础教育发展领域;二是缺乏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和正确的社会引导机制;三是学校考核激励机制单一,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评价考核方式尚不完善。
  
建    议:
  为进一步破解教育难题,推动教育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发展,我们建议:
  1. 继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推动校企合作等创新方式,引进民间资金发展基础教育,改善落后学校的教学条件。
  2. 鼓励优质民办教育转型升级,可采取收归或购买的方式,建立机制引导民办幼儿园、民办学校通过收归或政府购买的方式转型为公办、镇办学校。
  3. 扩班、新建学校后增加教师问题的解决策略。受国务院“两不增”政策影响,目前部分镇街编制教师指标已用完,学校扩建、新建后,需要增加相应比例的教师。如果按照目前的“一年一校一聘”的政策,教师的使用将会成为新的困难。如没有稳定的招聘政策,教师的频繁流动就会成为家长的矛盾焦点。因此,建议市教育局可让各镇根据自身实际,通过全国招聘,择优录取,合同管理,与公办教师同等待遇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创新机制组建镇办学校管理队伍、师资队伍等策略。
  4.加强民办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及规范化办学的指导。促使民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缩小校际差距,推进教育均衡;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高教师薪酬待遇,促进学校良性运营;制定帮扶政策,帮助民办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促进优质发展;鼓励优质民办学校转型升级,通过政府购买学位,缓解公办学位供给不足的压力;加强民办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促进健康发展。
  5.探索集团化办学途径,推动市内名校、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分校的互动联盟,增强教师集团内交流、市内交流的模式,探索进行对口行政领导、教师市内支教等方式,使优质资源效益最大化。
  


提案者: 常平镇政协小组

财政局
  关于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049号提案的会办意见
  市教育局:
  送来《关于进一步深化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配置改革的建议》(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案第20190049号)收悉。提案建议继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推动校企合作等创新方式,引进民间资金发展基础教育,同时采取收归或购买的方式,建立机制引导民办幼儿园、民办学校通过收归或政府购买的方式转型为公办、镇办学校。经研究,我局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关于2015年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14209号)的规定,2015-201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25亿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1610号)的规定,2016-2020年全市增加投入6.5亿元进一步加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规模,努力提高我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贵局正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836号)的文件精神牵头制定我市相关实施办法,计划进一步健全政府扶持奖励机制,不断加大对民办教育的扶持力度。建议贵局在制定办法过程中充分结合我市民办教育发展实际,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创新财政补贴方式和落实各项优惠激励政策,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同时,考虑到相关事项涉及补助资金较大,建议贵局根据《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重大财政民生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东府办函﹝2018803号)做好相关补助项目的资金测算和入库申报工作,专题请示市政府同意后由财政部门做好资金保障工作。


教育局

东莞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
20190049号提案的答复
常平镇政协小组:
你们提出“关于进一步深化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配置改革的建议”的建议(第20190141号)收悉,非常感谢你们对我市教育工作的重视。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积极开展东莞市优化基础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专项改革,努力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提案中反映的情况确实是目前我市教育存在的客观突出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正是我局下来的重点推动的工作内容。现就提案有关内容回复如下:
一、关于继续加大教育资金的投入问题。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民办教育事业发展,根据《关于2015年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有关问题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14209号)的规定,2015-201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1.25亿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根据《关于进一步提高我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关事项的通知》(东府办会函〔201610号)的规定,2016-2020年全市增加投入6.5亿元进一步加大民办教育专项资金规模,努力提高我市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目前,我局正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836号)的文件精神牵头制定我市相关实施办法,计划进一步健全政府扶持奖励机制,创新财政补贴方式和落实各项优惠激励政策,以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二、关于鼓励优质民办教育转型升级的问题。近年,随着入户政策放宽、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等影响,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入学人数持续增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学生入读公办学校的需求与公办学位的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加剧,目前确实出现了部分镇街公办学位不足,无法完全解决户籍生入学需求的现实困境。提案中提出的“鼓励优质民办教育转型升级,可采取收归或购买的方式,建立机制引导民办幼儿园、民办学校通过收归或政府购买的方式转型为公办、镇办学校”的建议也是我市实施“扩容提质”工程的一个思路,但由于涉及的内容广,且比较复杂,需要与有关部门详细研究该思路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再确定并细化工作方案。现阶段,我们督促镇街在大力新建、扩建公办学校,扩充公办教育资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向民办学校购买学位、发放学位补贴等方式,缓解公办学位的不足。
三、关于增加教师配置问题。自2014年国家和省、市严控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以来,我市基础教育公办学校教师编制总量基本不变,目前基础教育系统编制确实存在短缺问题,面对这样的增编压力和师资缺口,我市已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和提出建议。同时,通过积极盘活学校编制资源,试点新型办学模式改革,加强教师配备等一系列做法争取配齐配足教师。下来,我们将按照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增加教师编制总量,建立教师周转编制;加强教师编制统筹分配,盘活教职员编制存量,提高编制使用效益;积极协调解决我市中小学的新增教育机构和编制问题。同时,对由于编制不足无法招聘的镇街或学校,已经在2018年下发的公办中小学教师配备和管理工作指引以及“市管校聘、镇管校聘”管理改革方案中明确,可采取临聘教师、特聘教师方式解决师资短缺问题,确保临聘教师与公办教师同工同酬。
四、关于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质量问题。我市民办学校数量多,规模大,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确实存在民办学校质量参差不齐的客观实际。为了全面提升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近年,我市以“大统筹、大均衡、大提升”的管理思路,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将提升民办教育发展水平作为工作重点,努力让在民办学校就读的随迁子女享受更优质教育。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先后出台了《东莞市民办中小学督导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扶持民办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东莞市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规范民办教育管理的文件,为民办教育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二是推进民办学校标准化、优质化建设。制定了《关于推进我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并由财政出资对创建为标准化和市一级的义务教育民办学校给予奖励,推动民办学校改善设施设备,基本实现标准化学校全覆盖。三是加大对民办学校的财政扶持力度。在2015-2017年每年1.25亿元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我市从2016年开始新增安排6.5亿元作为“十三五”期间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积极实施公民办学校1+1结对帮扶,公办学校委托管理民办学校改革,通过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了民办学校自我发展能力;通过开展民办学校骨干校长、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义务教育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开展全员培训,实施教师学历提升工程等形式全面提升民办教师队伍素质。2018年重新修订出台了全市民办学校教师从教津贴实施办法,进一步提高对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专任教师发放从教津贴,稳定了民办教师队伍,提升民办教育办学质量。下来,我们将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结合提案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民办学校质量提升工程,全面提高民办学校办学质量,满足随迁子女在民办学校也能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五、关于集团化办学问题。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扩容提质为重点,积极扩充公共优质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育质量。集团化办学就是扩容提质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起草并报市政府并印发了(《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推进中小学校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846号),明确了我市推进集团化办学的实施路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以“名校+新校”“名校+分校”“名校+弱校”等模式组建教育集团,充分利用名校示范辐射作用,推动我市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市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市组建30个以上教育集团的工作目标。按照试点先行、分步实施的原则,截至20191月,我们已组建了第一批10个教育集团。我们不断加强对已组建教育集团运作的过程管理,积极推动龙头学校派出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到成员学校参与管理和任教,有计划地从成员学校遴选优秀教师到龙头学校挂职锻炼、顶岗工作。积极推动集团内共育名师,根据集团发展需要建立名师引领下教研一体化的集团教师研训制度,根据不同学科、不同阶段、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的递进式要求,精准施训,整体提高集团内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下一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并结合提案中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推进各项教育改革工作,深化优化教育资源均衡发展与配置。再次感谢你们对教育的关心和关注!



办理单位: 教育局,财政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