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全市推进美丽东莞建设工作会议指出,动员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推进美丽东莞建设,签约千亿元美丽东莞项目通过城市引领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升级,参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
东莞市政府提出,要加快补齐交通拥堵治理的短板,将尽快启动一批道路、桥梁建设和道路治理,包括重点拥堵节点改造、新建人行天桥、建立立体停车场等,尽快缓解拥堵现象。
截至2018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已接近300万辆,抢车位、乱停放等现象或交通阻塞时有发生,亦是对政府社会治理效能的考验。我们应以优惠政策持续引入社会资本修建多用途的立体停车场,住宅区配建停车场,深入参考国内外立体停车场的建设经验,除了解决停车泊车难的迫切问题外,也配合建设出美丽东莞的宏图。
一、引投资多用途立体停车场
建议政府需要以优惠和便利的政策,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立体停车场。据了解,在东莞建设一栋有数百个车位的多层式停车场需要投入上亿元资金,建设投资或需要不少年日才能收回,导致了许多开发商不愿投资。若参考国内其他城市如北京的经验,可以鼓励社会资本投资,优惠条件包括政府资金注入、投资补助息,简化建设项目审批流程等。鼓励企事业单位、居民小区及个人利用自有土地、地上空间建设立体停车场,允许对外开放并取得相应收益。
此外,建议建设多用途立体停车场,则可以解决收益和使用率的问题,以及利于东莞城市发展。建设多用途立体停车场,并不只是简单为了泊车,更可考虑加上商场、影院、餐厅等附属设施作多元性规划。不单是透过市政府建设,而是加强鼓励引进民间企业资金的方式,让东莞的发展可以双管齐下,除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也让城市可以更先进,更智能化地发展。
二、住宅区配建普及化
东莞市不遗余力地推动立体停车场。例如2016年,东莞第五人民医院花了约3000万元,建成了立体智能停车场,能停近500辆车。最迎,东莞银瓶山森林公园谢岗区将新建立体停车场,建近600个停车位等。
建议政府加强选取比较便宜的土地,以及停车难问题的地区,以兴建立体停车场作试点,让东莞市民习惯使用其便利性。除了森林公园和医院,可考虑新城区,工业大厦、政府机关陆续加强试行。
为了满足市民对停车位的需求,市城乡规划局下发了《关于调整〈东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停车配套要求的通知》,对东莞市建筑物配建停车位指标规定进行了部分调整,包括环境良好的住宅用地。
东莞很多中产家庭会有一辆汽车,对于住宅小区来说,就意味着车位需要一户一个,而早期老旧小区的车位配比甚至在零点五以下,停车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在小区鼓励企业先行发展小型的立体停车场,从而可解决中产家庭需要停车场的燃眉之急,也更乐于尝试接受智能停车场。
各大城市商业公共停车场以及路边咪表停车位,都出现车多位少的状况,如果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城市空间资源,比如城市的路边、住宅小区等一些零散分布的小面积,实现一个车位存放两辆车,这样亦能有效提升空间利用率,又能解决停车难问题。
三、参考国内外经验加强方便性
立体停车场应以使用寿命长,占地方少,方便市民为佳。立体停车场的建设技术,建议参考国内外的经验,以供市民使用的便利性,从而建设美丽东莞。
例如设立于南京雨花台区的立体车库,启动时由滑轮组牵引,系统会根据车辆所在位置从较近一侧降下,车主取车过程仅需一分钟。在国外,日本停车最流行的就是自走式立体停车场,可以较低的投入实现平面车场3倍或4倍的利用率;因设计简洁紧凑、使用寿命在50年以上,总造价比传统型机械式车库要低40%。德国的迷你型立体车库可以满足二米建造双层停车场的立体停车设备产品。
我国立体停车场的建设技术亦为先进,建议对一些具备改造潜力的停车场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成两层甚至多层式机械化立体停车场。长远而言,市政府可鼓励本地企业引入国内外与改良立体停车场的技术,让立体停车场更为便民,加强使用率,推进美丽东莞建设。
政府宜加强立体停车场的宣传,先在住宅小区兴建大型立体停车场,给市民以优惠的价格作诱因使用,从而推广到商业区发展以及老城区。市政府应加强宣传立体停车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让人民养成使用的习惯,从而不抗拒新的智能停车场发展。
提案者: 唐子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