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行教育制度改革的现状和突出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发展,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但在现行的教育活动中是缺乏有效的可以加以实现的制度保障,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教师工资奖金以其学生的成绩为主,学生成绩分三六九等,考试成绩是教育环节最重要的教学目的,就连学生的能力培养也是为其服务的。孩子入学后,考试成绩就成了考评老师是否为优秀教师的标准,成为父母判定孩子是否聪明的依据。为了学生更聪明,势必会有各种课外作业、各种培训班,学生依然无法摆脱课业负担过重的现状。
  现在的小学基本都要求8:00开始上课,遇到上班高峰期,家长面临至少一小时的车程,学生在6:30之前就要起床洗漱吃早餐,甚至很多家长反馈孩子早餐都是在路上吃的。目前执行的上学时间,造成孩子睡眠不足,严重影响到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影响到学生对于课程知识的掌握。
  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推迟小学生上课时间相结合的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城市发展的关键,也是一个社会和经济蓬勃发展的希望。但是现实中,许多家长认为智力发展最重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孩子入学前,父母以他能否按要求算对一道题或能背诵一首诗,来判断孩子是否聪明,有用。不管上学还是在家,都在完成作业的状态,学业压力太大。
  小学生,正处于青春智力发育期,太早灌输应试教育套式对孩子教育非常不利。学生上课时间过早,基本也满足不了该成长阶段保证的睡眠时间,背离了素质教育的推行意义。在国外及港台,小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基本上没有课外作业,孩子玩的时间充足,是真正的素质教育,而反观国内,虽有个别省市率先践行推迟上学时间的做法,但学校教室布置作业太多,学生也难以轻松。因此,推行素质教育和适当减少学生的上课时间应相紧密结合。
建    议:
  建议小学生推迟一小时上课。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推迟上课时间,遵循了小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以及身心发展规律。小学生应是享受快乐童年、适当学习知识技能的阶段,到了大学心智成熟,精力旺盛,才是刻苦钻研努力拼搏的时期,但是现行教育制度恰好相反,小学作业量没有底线、试卷堆积如山、学习争分夺秒,孩子们的快乐与自由全被作业、试卷以及各种考试剥夺,到了大学反而犹如进了“保险箱”,优哉游哉,连上课点名都找人替代。如此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长期以来被人们熟视无睹。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推迟上课时间,教育行政部门方面,体现“人性化”的举措。大刀阔斧地改革现行教育制度,彻底摈弃“以成绩论英雄”的短视行为和恶性竞争,并在业绩评价和作息时间等制度推行上一律严格执行。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推迟上课时间,学校方面,作为教育改革最为直接的推行者,有责任把好的教育政策落实到位,让全社会了解到教育改革带给人们的福祉。学校要给学生创造更加舒适轻松的学习环境,也要给家长带来更多便利条件,还要对社会尽一份责任,做好小学生安全保障工作、减少交通拥堵问题等等。学校对老是布置作业的数量要有硬性规定,不得超越标准要求;老师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布置少而精,多样化的作业,少布置那种机械抄写型作业。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家长方面,教育改革首先要从家庭教育开始。家长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表,提高学习效率。多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而不只是知道一个学习结果。家庭教育更多一些,多尽到家长的责任。家长要尽量让孩子就近入学,减少上学路上的时间。学校可配好校车接送,尽量减少时间精力的损耗。

提案者: 叶宝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