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快推进中心城片区“三江六岸”城市品质提升工作,推进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工作,亟需加强中心城区与水乡片区的联系,但由于东莞水道的分隔,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薄弱,两岸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一定的落差。目前,中心城区在东莞水道的生活性过江通道仅有曲海大桥、万江桥和梨川桥,交通堵塞情况已日益严重,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期,曲海大桥、万江桥均已处于满负荷运行状态,过江通道建设已迫在眉睫。需加快推进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的建设,为中心城区拓空间、提品质、增活力。
一、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充分切合政策规划。在《东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2016—2020年)》《东莞市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东莞市中心城区分区规划(2001—2020)》《东莞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三五”规划》《东莞市中央商圈发展策略规划研究及核心区城市设计》《东莞市区镇街结合部节点整治提升项目研究方案》等多个层次规划均对过江通道有具体论述,指出我市镇际交通联系偏弱,需要新增中心城区在东莞水道的过江通道。此外,东莞市的“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完善市域道路系统,全面提升路网可达性”的发展思路,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切合了《“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编制成果及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正是符合“十三五”发展思路的重要举措。在我市“三年品质提升”计划中,鸿福路过江通道已纳入项目库(征求意见稿)中,计划与轨道1号线同期开展建设。
二、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能极大程度缓解交通压力。根据“东莞市综合交通调查数据分析报告(2016)”,万江大桥和曲海大桥平均交通运行饱和度超过0.95。据预测,到2020年路东莞水道的交通需求将增加到20321pcu/h,亟需加快建设跨江通道。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建成后,将打通鸿福路西延通道,连通水道两侧的主干道路,形成新的东西向干道,完善市区道路网络结构,有效分流现有过江通道交通压力,据预测,2020年该通道的交通量可达到37052puc/天,高峰时段可达2647puc/小时。与此同时,鸿福路西延通道与四环路(G107)将从功能上进行区分,实现生活性交通与过境性交通的有效分离。
三、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亟需配合轨道一号线同期开展。目前,轨道1号线正在进行工程设计,其中滨江体育馆站及跨江区间已完成工程设计,预计近期将开工建设。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与该区间在同一区域,由于可供建设的空间受限且轨道土建完成后其周边一定范围内禁止再施工,所以需在轨道1号线滨江体育馆站及跨江区间建设时同步实施。否则,在轨道1号线开工后,将导致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无法建设。
建 议:
一是尽快进入正式启动实施阶段。无论是三江六岸地区整体城市设计、还是规划局牵头开展的《东莞市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方案研究》,都仍然是属于前期研究、规划论证阶段。建议加快规划论证,尽快完成前期研究阶段,正式进入项目立项、工程设计和具体实施阶段。
二是建议与轨道1号线跨江区间同期实施。以轨道建设为契机,在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前期工作中,妥善处理与轨道1号线滨江体育馆站及跨江区间衔接,使两项工程能够同期建设,避免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建设错失良机。
三是建议研究与轨道1号线跨江区间共管施工的可行性。在《东莞市鸿福西路-银龙路跨江通道工程方案研究》中,推荐方案(暗挖法)的总投资预算达到21亿,且线位与地铁线位冲突,需对地铁线位进行局部调整。如能实现共管施工,则不但可以解决两项工程同期实施以及避免相互冲突影响的问题,也可以节约一定的投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