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火针疗法是中医针灸特色创新疗法,属中医外治法范畴,在火针基础上发展而来,疗法操作简单、见效迅速、安全性高,适应症范围广,可治疗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皮肤科等多科疾病,特别是疑难杂症治疗。此技术得到广大医务人员的一致好评和广大患者的认可。目前东莞只有少数几家医疗单位应用毫火针疗法,普及率极低,无法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其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 没有毫火针疗法的收费项目。在公立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没有相应的收费标准,容易产生医疗纠纷,导致很多医院医生无法推广毫火针疗法。
2. 中医医疗收费项目偏少,收费价格偏低。项目亏损率高,导致开展中医药特色服务的积极性不高。我国中医医疗服务人力成本高,技术成本高,知识价值高,时间成本高,耗材成本低,设备使用低。如按西医的物耗成本来定价,中医药的服务和劳务价值不对称,中医从业人员的收入受到影响。价格的形成和收入相比,中医服务的价格不能体现应有的劳务价值。针灸价格与医疗服务项目的难度相关。《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为所有项目规定了技术难度系数和风险系数。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介绍,针灸取穴需要深厚的理论与技术功底。但在《规范》中,中医66%的项目风险系数为0—39,西医63%的项目风险系数为40—79。中医项目难度和风险系数定位低,影响对中医项目价格的制定。毫火针疗法作为中医针灸实用医疗技术,疗法技术含量高,医术奥妙无穷,如特殊针刺手法、特定穴位认知、特殊针灸器具使用等,在书本上难以学到,只能口传心授,手把手地去教。如按中医定价标准收费,无法体现医务价值。应借医疗服务价格的改革之际,推动毫火针疗法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价。
3. 人才缺乏。国内专家对中医成本核算发现,针灸类服务项目的收费标准最多能覆盖全成本的45%,所以医务人员待遇低,影响了从业的积极性。调研发现针灸科在各医院都是成本低、占地多、收益低的科室,要靠医院补贴维持运营。因此,针灸科不受医院重视,医生的待遇低,地位低。所以很多医务人员不愿从事相关工作,不少人弃针从药。导致针灸科机构萎缩,人才外流,病种缩小,效益滑坡。
建 议:
为了推进毫火针疗法的普及应用,发扬中医技术,满足大众对毫火针疗法治疗需求,特提出以下建议:1. 建议尽快增设毫火针疗法的收费项目。按照中医医疗服务价格制定的依据,进一步探索中医医疗服务项目新的定价方案,将以往主要依据物耗成本确定项目价格的定价方式,改为依据人力消耗,技术含量和风险程度等合理确定项目价格的定价方式。可考虑按病种收费,属疑难杂症的可适当加收。也可参照目前已有中医收费项目:刃针(每个部位50元)来定价。
2. 保留政府对基本医疗服务的定价权及规制。定价权可下放到市级,探索政府和市场定价相结合,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价格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确立让医患相对满意,容易接受的定价,为中医毫火针疗法的推广普及注入新活力。
3. 将中医项目,包括毫火针疗法纳入医保,让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与补偿机制改革,医保制度改革等同步进行,协调推进。目前中医医疗服务提供的积极性不高,公立中医院的发展仍存在严重的西化倾向,希望政府在财政补助上适当的向中医类公立医院倾斜,并制定相应的细则鼓励公立医院发展中医技术,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众看中医,满足广大患者对中医技术的医疗需求。
提案者: 虎门镇政协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