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汽车保有量持续迅猛增长,不仅进一步加剧了市镇中心区、交通干道的拥堵压力,也给广大市民群众带来了“停车难”问题。据市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市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78万辆,而同期全市停车位仅有146.42万个;而到去年年底,全市汽车保有量更接近300万辆。一方面,由于停车泊位规划不足,停车管理相对滞后,停车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市镇中心区的农贸市场、医院、学校、公园、商业综合体等经常出现停车一位难求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汽车保有量、停车位存在严重“倒挂”,未来增加常规的停车位需要投入大量的土地资源,不仅难以适应集约节约的发展要求,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经营城市的理念方向。
政府要认真借鉴先进城市经验做法,结合东莞实际,通过政府对停车场的政策支持与行政指导,推进多元化投资建设立体停车库、规范停车场的市场化运作、引入先进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切实缓解市镇中心区“停车难”问题,努力实现“补短板、惠民生、拓空间”的目标。
一、加快机械式立体车库建设
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具有占地面积少、造价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维修简单、环保等优点,当前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是各大中城市解决城区停车难问题的有效手段。因此建议政府从规划、建设、改造三个方面入手,加快推广我市立体停车库的建设。
1、在土地出让时,将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一并作为土地招拍挂的附加条件,由土地竞得人负责投资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切实减轻市镇财政投资压力。
2、尽快在市镇中心区的农贸市场、医院、学校、公园、商业综合体等停车难区域规划建设一批立体车库,并作为市政府“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切实加大工作的推进和督导力度。
3、对老式居民区及公共场所现有的停车场逐年改造改建成立体停车库,进一步增加停车位供给。
二、制定鼓励支持立体车库建设的相关政策
1、为建设立体停车库提供土地。市政府可将城区现有绿化带、平面停车场或其他公共用地,调整为立体停车库建设用地。
2、引导社会资金单独或以PPP模式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场。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推进多元化投资、多渠道建设,在人流密集场所、繁华和拥挤的路段、行政服务中心等区域尽可能多建设机械式立体停车场供社会车辆使用。
3、允许立体车库停车收费标准略高于平面停车位收费标准。政府制定停车场收费价格政策时将立体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略高于平面停车位的收费标准,让社会投资者能在合理年限内收回投资成本并有合理的投资回报。
4、对社会投资者投资建设的立体停车库给予财政补贴。政府制定社会投资者投资建设立体车库的财政补贴政策,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我市立体停车库建设。
5、减免停车场的经营税费。适当减免停车场的经营税费有利于直接降低停车场的运营成本,让广大市民群众得到更多的方便和实惠。
三、引入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结合“互联网+”战略实施,通过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的应用,将建成的立体停车库升级成为互联网智能环保立体停车库,推动东莞打造成全省建设互联网智能停车库的先进城市。利用智能停车管理系统提供的停车大数据,科学制定市镇中心区停车疏导管理措施和停车场建设规划,进一步整合市镇中心区停车位资源,提高停车位使用率。减少车主驾车寻找停车位的时间以及汽油消耗和尾汽排放,配合打好“蓝天保卫战”。
提案者: 许自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