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社区已成为各种社会群体的聚集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社会组织的落脚点,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与此同时,社区建设还存在很多困难,主要表现为:一是社区营造中的居民意识有待加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二是社区建设投入有待加大。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需要进一步激活企业、商家及社区力量共同投入。三是社区公共空间不足。尤其是传统的老旧社区,由于预留空间不足,以及居民停车需求的增加,公共活动空间被挤压。

  二、实践探索情况

  近年来横沥镇推进社会治理协同创新工程,探索以社区营造的新路径带动更多群众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带动更多外来人口融入本地、发动居民、商家、企业、社区、政府等多元力量和资源参与社区,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解、居民良性互动方面,积累了可复制的经验。

  社区营造即充分发挥社区每一个人的力量,每一个人都关注和参与社区事务,发挥主人翁的作用,坚持从社区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及群众的共性需求出发,带动各方力量共同努力,让所在的社区变得更好。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横沥镇社区营造深入推进,社区环境有效改善,11个微公益创投项目带动村(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一大批社区骨干及社区领袖脱颖而出。在项目的带动下,传统文化保育、改造社区环境,打造公共创意空间等工作有序推进;通过各类文体活动,发动党员、乡贤、居民力量共计116多人次,带动社区居民关注社区事务。

  
建    议:
  在横沥镇推进社区营造的基础上,建议在其他有条件的村(社区)复制推广。

  (一)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带动党员参与其中。 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格局,建议加大对党员的统筹力量,引导他们以项目化、精细化方式的方式具体关注社区问题,致力于社区具体问题的解决,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增强社区凝聚力。

  (二)建立居民共治协商机制,提高社区治理实效。 针对社区居民所关注的共性问题和共性需求,收集群众意见,发挥民力民智,梳理社区问题清单。以专业思维、专业力量等方式引导居民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社区会议等,逐步建立分类分层议事协商制度,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引导居民在自我服务自我治理方面提升意识和能力。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社区发展基础。一是因地制宜设置社区文体活动中心。优先解决开放型文体活动的用地需求,建设小型多样方便实用的体育锻炼场所,配备健身器材并定期维护。二是因地制宜配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三是发展社区环保和垃圾分类回收。每个社区至少设置一个垃圾分捡处理中心,垃圾分类回收处理有利于节约资源。

  (四)加强重点人群监管,破解社区治理难点。一是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全面掌握社区户籍人口,以社区为依托,以派出所为主管,建立外来人口备案制度,促进人口规范有序流动。二是加强青少年群体服务管理。开展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服务管理。重点解决辍学生、流失生返校学习问题,加强对孤儿和流浪乞讨儿童的救助管理。三是加强刑释解教人员服务管理。妥善安置帮教刑释解教人员,为其顺利融入社会创造条件。四是加强精神病残疾人服务管理。在社区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吸毒人员排查和管控,促进社区平安、和谐。

  

提案者: 温国炷,谢炜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