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国际商务区作为未来将成为东莞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但目前规划面积过小;并且南城国际商务区定位已调整为中央活动区。为此提出关于进一步打造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议。

  1、规划面积过小

  作为东莞未来将的中央商务区的核心区自然要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建设。而现在的南城国际商务区规划在东莞大道以西、环城西路北、三元路南、宏图路东所围合形成的区域,规划只有区区的面积约2.14平方公里。体量不大,影响南城国际商务区定位与发展。

  2、南城国际商务区定位已调整为中央活动区

  由于南城国际商务区定位已调整为中央活动区,便得原来的商务区定位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因此,为此提出关于进一步打造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议。

  
建    议:
  1、重新调整规划

  由市委牵头、联系南城区政府。由国土、规划、城建局为主要单位,对南城国际商务区进行重新调整规划。可以扩大到东莞大道以西、黄金路以北、三元路以南、宏图路以东所围合形成的区域。将南城总部基地也包括在内,由于哈地地铁站以西的南城总部基地已经建成了浙商大厦、万科大厦、碧桂园中心、汇金大大厦,BCD候机楼等,商业及人流密集,可以成为较好的南城国际商务办公区域。

  2、重新进行分区与功能定位

  可以将原来规划的南城国际商务区划分为北、中、南三个功能片区,通过扩大,将南城总部基地也包括在内,可以划分为北区、新的中区和南区。北区就是原来规划的北区,金融商务区;新中区包括原规划的中区和新南区,主要为国际消费区;新南区主是新扩的东莞大道以西、黄金路以北、环城路以南、宏图路以东所围合形成的区域,主要是作为科贸创新区。

  3、重新规划路网,打通断头路。

  通过重新规划路网,打通断头路,使得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各个区域有机地联在一起。将新南区的宏六路与中区的红绿路打通并扩大为城市主干道和打通北区规划四路与石ZHU路。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东莞大道的交通压力和三元路的交通拥堵,另一方面可以使扩大的南城国际商务区有机连成一体。

  

提案者: 张华

市发展和改革局:
根据《关于进一步打造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议》(第20196271号提案),经我街道研究,现将有关情况反馈如下:
一、关于“内容”,“1、规划面积过小”。根据相关文献对世界各地CBD核心区建设规模及容积率的比较,可以看出CBD核心区用地规模多控制在2平方公里左右;总建筑面积多在500万平方米左右;开发强度指标容积率多在2.5左右。因此,国际商务区面积约2.14平方公里较为合理。
二、关于“内容”,“2、南城国际商务区定位已调整为中央活动区”。2016年11月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国际商务区规划优化调整工作按照“城市设计优化、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两个阶段有序推进。2018年11月13日,商务区城市规划设计优化成果通过专家评审会,已上报市政府待审定。该优化方案成果已结合城市长远发展目标,以更高的城市品质融入大湾区建设,具体实现了发展内涵、功能配置、空间布局、公共空间、公共服务、交通体系等六个方面优化。同时,现正根据商务区城市设计优化成果开展了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工作,目前已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草案成果。因此,国际商务区的定位并没有调整,只是功能和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三、关于“办法”,“1、重新调整规划”。目前市规划部门正在牵头进行国际商务区的规划调整。南城总部基地项目分一、二期建设,一期共有九个地块,二期共有八个地块,除东江水务公司地块外其余地块均已启动建设,部分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宏图片区内其余地块均为已建,部分已有建设意向进行更新改造,因此不宜把宏图片区范围一并纳入国际商务区进行考虑。
四、关于“办法”,“2、重新进行分区与功能定位”。根据市规划部门开展的国际商务区的规划调整方案,该片区划分为国际消费区、中央金融区、国际生活区、中央生活区。
五、关于“办法”,“3、重新规划路网,打通断头路”。根据市相关部门的交通改造规划研究方案,未来将通过下穿的方式实现宏六路与规划四路(经三路),规划四路(经三路)与石竹路的连接。
专此函达。


南城街道办事处 
     2019年5月5日

 

一、关于商务区的名称
按照2月初市委书记专题会议决策,“南城国际商务区”已更名为“东莞国际商务区”,按照 “链接全球,领航东莞”的目标定位,打造全市最高品质和标准的活力商务区。
二、关于商务区规划建设工作进展
为高效保质地推进东莞国际商务区的规划工作,市委市政府已于3月初成立了东莞市中心城区“一心两轴三片区”建设总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下设商务区专责小组,并以8个专项工作组作为支撑,统筹市自然资源局、市投资促进局、南城街道和东实集团等相关单位,共同推动商务区的开发建设工作。为实现高品质、高效率、高价值的综合开发目标,现场指挥部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引入华润置地作为片区城市综合运营商,探索片区总设计师等创新制度,按照“2019年实质性启动商务区”的硬任务、硬目标要求,拟定扎实稳妥的总体工作计划,全面有序推进征地拆迁、规划校正、招商引资等各项具体工作。目前,现场指挥部会同华润置地正稳步推进商务区的工作, 一是组建专业团队开展规划校正工作,计划于今年7月底完成;二是引入征地拆迁前期服务商协助南城街道开展水涧头拆迁安置工作,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水涧头村征地拆迁工作;三是开展商务区招商宣传工作,包括招商政策制定等,计划今年下半年正式启动招商工作。
三、关于您提出的提案建议
(一)关于重新调整商务区范围的问题。根据中心城区及历版商务区规划研究建议,商务区范围包括东莞大道以西、环城西路北、三元路南及宏图路东围合而成的2.14平方公里区域,是中心城区核心地段唯一的连片空地,土地权属较清晰,是政府储备用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开发条件最为成熟的区域。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决策在此范围内集中投放优惠政策、资金保障,围绕下半年实质性启动商务区开发建设目标开展相关工作,不宜对商务区范围再进行调整。一是从开发条件来看,商务区周边地区,包括行政文化中心及南城总部基地、西平社区、新基片区等区域均已基本建成,功能定位及开发条件与商务区均有一定差异,不宜纳入商务区范围内。同时,从预留未来发展弹性的角度,商务区现有规划已考虑了将福地地块等区域未来进行城市更新,纳入商务区的远期拓展区。二是从用地规模来看,商务区的规划总用地面积2.14平方公里,横向对比周边城市已开发成熟的商务区,广州天河CBD用地面积1.63平方公里,广州金融城核心地段2.4平方公里、深圳福田CBD用地面积1.94平方公里,其用地规模是较为接近的,符合东莞城市发展阶段和商务需求。三是从统筹发展的角度来看,商务区规划研究过程中,将行政文化中心片区、商务区、鸿福路-东莞大道交叉口商圈地区以及南城总部基地片区整体定位为东莞中心城区的中央活力区(总面积约7平方公里),并对业态定位、产业导入及交通组织等方面进行整体策划研究,深入论证商务区与南城总部基地片区等周边地区的业态错位及联动发展,以确保商务区的功能业态配置科学合理,符合市场实际开发需求。综上,建议商务区范围维持现有的2.14平方公里不变。
(二)关于重新进行分区和功能定位的问题。
根据2018年11月由市政府审定的《东莞市东莞国际商务区城市设计优化》成果,商务区划分为四个功能分区,包括西北部打造以国际化生活品质社区为主导的国际生活区,东北部以集聚金融功能为主导的中央金融区,中部依托中央公园及轨道站点发展商业服务等功能的国际消费区,以及南部通过完善高品质服务配套打造的中央生活区。在此基础上,现场指挥部正会同城市综合运营商开展商务区规划校正工作,将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CBD功能复合、多元发展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商务区的功能定位和分区,合理配置居住配套、公共服务等多种功能,强化商务区与南城总部基地之间的功能互动及交通联系,形成高品质宜居宜业、7天24小时活力的创新功能集聚区。
(三)关于重新规划路网、打通断头路的问题。
根据规划成果,商务区将打造“三横两纵”的整体路网格局,按照“小街坊、密路网”的规划理念建设商务区的交通毛细血管,促进交通微循环,减轻交通拥堵压力。针对商务区被高等级道路围合,与周边行政文化中心及南城总部基地等片区联系不足的情况,现场指挥部正会同城市综合运营商及专业交通团队开展交通优化工作,研究多种交通优化措施,包括经三路下穿三元路、环城路,跨东莞大道和宏图路人行天桥等,进一步提升商务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缓解周边高等级道路的交通压力。
下来,我们将持续吸收《关于进一步打造东莞国际商务区的建议》相关意见及建议,以对市民负责、让市民满意的态度推进国际商务区的规划建设工作,按照高品质、高效率、高标准的目标,将国际商务区建设为“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示范标杆。

 

  市自然资源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张华委员在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打造南城国际商务区的建议》提案收悉。经研究,根据我局职能,提供会办意见如下:

  为解决东莞国际商务区开发面临的问题,我局组织开展了《东莞南城商务区 CBD 综合交通规划》,重新梳理国际商务区周边交通路网体系,具体如下:

  一、梳理周边路网体系,构建周边快速路系统

  重新梳理市中心区、国际商务区周边交通路网体系,提出莞太路快速化、四环路快速化工程,以同步解决市中心区、商务区周边交通快速进出问题。

  (一)莞太路快速化

  莞太路为商务区西侧南北向重要的市域干线道路,目前道路交通十分拥堵。莞太路快速化改造初步方案以东莞大道起点,沿莞太路至莞城,再接莞穗路向北延伸。东莞大道-鸿福路口段为近期改造段,全长约7.0km,费用约5.7亿元。通过对鸿福路口、宏远立交、环城路立交、广深高速节点进行局部改造,增加黄金路、车站路2处节点立交,构建市区南北向的连续流快速通道,同时打造城市功能景观大道,目前,我局对方案进行了修改完善,准备上报市政府。

  (二)四环路快速化

  四环路为商务区北侧东西向重要的市域干线道路,目前道路交通十分拥堵。四环路快速化以四环路与宏图路交叉口为起点,沿四环路接至莞长路、松山湖二通道。近期建设宏图路立交、石竹路下穿立交、新源路立交,远期结合松山湖二通道,构建是市中心区重要的快速疏解通道。其中,石竹路下穿四环路工程市城建局开展前期工作,拟定于2020年10月开工建设。

  二、梳理东莞大道、环城南路两侧交通联系,增加衔接道路

  为解决国际商务区周边东莞大道东西两侧的交通联系问题,我局提出了广彩路跨东莞大道工程,可以打通广彩路与绿色路的交通联系,进而加强了东莞大道两侧的交通联系。目前,我局已经协调东莞国际商务区预留该通道建设条件,同时也保证了东莞大道景观功能。

  为多通道解决商务区出入问题,我局提出了黄金路与东莞大道立交化工程、经三路跨环城南路工程。通过在黄金路互通立交,车辆可以便捷的通过绕行黄金路—经三路,然后北上直接进入商务区内部,同时也解决了黄金路节点交通问题。

  三、进一步加强内部道路规划,增强微循环

  (一)为解决内部交通循环问题,根据东莞国际商务区规划校正方案,我局提出了纬七路、经三路升级为主干道,提出了经五路下穿地标及中央公园工程,用以解决地标微循环及地下车库循环问题,提出了内部车道宽度建议,为国际商务区开发建设提出指引。

  (二)为打造高效的公共交通体系,我局提出了构建四环路、宏图路、东莞大道、经三路公交干线走廊并优先设置公交专用道,提出了商务区范围内建设3处公交首末站、增加公交停靠站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及通行效率。

  (三)为打造舒适的慢行系统,提出了商务区范围内构建二层连廊及地下通道系统,以充分开发地下空间,对接东莞大道两侧,尽可能的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特此回复

 

办理单位: 市自然资源局,南城街道,交通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