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第20190192号政协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市卫生健康局:
市政府督查室转来的《关于规范我市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建议》(提案第20190192号)收悉。现结合我局职能,提出会办意见如下:
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
目前我市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发展不完善,缺乏有序引导和规范监管,亟待出台相关规划、政策,对全市中医养生服务进行宏观管理,以推进中医养生保健行业良性发展。我市重视中医养保健行业发展,已将开展中医养生工作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和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高端医疗技术服务、专业化护理、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健康服务与旅游、文化、养生、休闲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我市正在编制《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初步考虑将医疗、养生、保健相关内容纳入规划,拟提出“建立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发展设备、医疗、数据与服务融合的新兴业态,建立集预防、评估、跟踪、干预、指导与随访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推进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信息,积极对接港澳台知名医疗机构,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健康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基因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特色医疗健康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积极发展智慧养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的医养服务网络。”同进,为充分利用我市丰富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利用东莞发达的制造业、丰富的会展活动、良好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借力“一带一路”建设等契机参与全球城市营销,大力推进“旅游+”、“+旅游”,全面增强旅游经济新动能。优化“一心四区”全域旅游格局,一心打造大东莞城市中心区,四区打造滨海历史文化休憩区、岭南古村落文化体验区、森林生态度假区和水乡风情休闲区。”
二、支持中医药项目建设
根据《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广东省推进中医药强省的工作要求,以及我市卫生强市和中医药强市建设战略部署,结合我市群众对高质量中医服务需求,2017年以来,我局积极协助卫生部门谋划推进东莞国医馆项目前期工作,指导市中医院开展东莞国医馆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协助落实项目建设资金保障。预计该项目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极具中医特色的诊疗服务、缓解群众看名中医难的现状,成为培育新一代中医名家的中医药基地。
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从规划先导、项目主导、协同推进等方面,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健康东莞”建设。
专此函达。
东莞市发展和改革局
2019年3月19日
(联系人:社会和资源环境科 张刚刚;联系电话:22830980)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东卫函复〔2019〕137号
(B):类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第四次会议
提案第20190192号的答复
张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我市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的建议》(东莞市政协提案第20190192号)收悉。经综合市发展和改革局意见,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规范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相关制度的建议
2016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下发《关于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国中医药医政发〔2016〕1号),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出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对重点问题反复深入研究,即将出台《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将规范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内容、从业服务人员要求、服务场所要求、行业监管等方面,待国家正式出台《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规范(试行)》后,我市将成立中医养生保健行业社会组织,研究制定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技术规范和标准,推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标准化建设,逐步建立机构自治、行业自律、行政监管、社会监督的综合监管体系。
二、关于加强“治未病”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目前,我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一是2017年1月,我市成立东莞市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并挂靠在东莞市中医院,承担我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成为我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技术中心、研究中心和指导中心。二是2017年11月,完成东莞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建立我市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工作信息监测网络和系统协作平台,研发中医体质、中医证候以及慢性病监测等软件。建立体质分析数据库及体检资料数据库,实行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信息化管理。该平台将实现指导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实时互动。三是东莞市中医治未病指导中心(挂靠在东莞市中医院)与全市3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了“治未病”服务专科联盟,由治未病中心负责指导各社卫中心治未病工作,市中医院的中医药专家不定时到联盟内的各社卫中心坐诊、指导,全市中医资源逐渐整合和成为一体,共同服务市民。
三、关于加快培育养老养生产业发展,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养生观念的建议
目前我市中医养生保健行业发展不完善,缺乏有序引导和规范监管,亟待出台相关规划、政策,对全市中医养生服务进行宏观管理,以推进中医养生保健行业良性发展。我市重视中医养保健行业发展,已将开展中医养生工作纳入《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健康服务、家庭服务和养老服务业,创新发展高端医疗技术服务、专业化护理、中医养生康复、健康管理服务,鼓励健康服务与旅游、文化、养生、休闲等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我市正在编制《东莞市现代产业体系中长期发展规划(2018-2035年)》,初步考虑将医疗、养生、保健相关内容纳入规划,拟提出“建立数字化健康管理系统,发展设备、医疗、数据与服务融合的新兴业态,建立集预防、评估、跟踪、干预、指导与随访为一体的健康管理模式,推进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公共卫生信息,积极对接港澳台知名医疗机构,加快建设国际医疗健康合作示范区,重点发展个性化体检、疾病筛查、基因检测、健康干预、慢病管理等特色医疗健康服务,推进医养结合,积极发展智慧养老,建立以企业和机构为主体、社区为纽带的医养服务网络。”同时,为充分利用我市丰富旅游资源,进一步促进养生旅游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充分利用东莞发达的制造业、丰富的会展活动、良好的生态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等,借力“一带一路”建设等契机参与全球城市营销,大力推进“旅游+”、“+旅游”,全面增强旅游经济新动能。优化“一心四区”全域旅游格局,一心打造大东莞城市中心区,四区打造滨海历史文化休憩区、岭南古村落文化体验区、森林生态度假区和水乡风情休闲区。”
下来,我们将积极探索从规划先导、项目主导、协同推进等方面,推动中医养生保健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 “湾区都市 品质东莞”建设。
专此答复,诚挚感谢您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领导签名:殷炯棠
承办人姓名:关丽珊
联系电话:23660835
东莞市卫生健康局
2019年5月10日
抄送:市政府督查室,市政协提案委。
办理单位: 市卫生健康局,发展和改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