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化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目前,我市工程项目监管的各环节,都已基本实现信息化管理,但从全市的层面来看,整体上仍处于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的状态,对工程项目审批管理的辅助效果比较有限。
一、企业在办理工程项目审批业务时仍需要提交大量纸质资料。工程项目在整个建设周期中,需要办理的批复、证明文件多达几十项,涉及部门有十几个;在办理某一审批业务时,往往需要提交前置环节和部门出具的证明材料,不同审批环节又经常需要反复提供同一份证明材料。繁多的纸质材料,既制约了网上审批的实施,也增加了企业办事的难度和成本,还造成了大量的纸张浪费,不利于环境保护。
二、政府部门在业务审批时仍需要核验、归档大量纸质资料。审批业务中收取的大量纸质资料,都需要进行核验、归档,且企业每提交一次,政府部门就需要核查一次、归档一次,工作量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审批效率的提升。
三、我市现有工程项目相关信息分散于不同平台,不便于检索、匹配、核查,更无法共享和直接利用。虽然我市建成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但是,需要经过登录、搜索、匹配、拷贝、重新录入等复杂操作,方可有效利用;每个工程项目的信息均与其他工程的海量信息混在一起,一旦在生成信息时录入有误,则后续各环节都无法搜索到相关数据;该平台只收录主管部门生成的信息数据,一些附图、附件以及一些中介机构出具的重要成果未能收录,导致相关信息仍不能取代纸质材料。
经过调研,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于2015年建成工程项目信息库。该平台以工程项目为主体,实现了档案系统和业务系统的融合,有效解决了以上三个问题。该平台的主要特点:
1、在工程项目审批的第一个环节以最大化为原则创建一个项目档案,用于存放该项目各环节的相关信息、资料。
2、平台与业务系统关联,受理业务时将本业务与所属项目档案绑定,业务办结时,系统自动将生成的证照信息以及办理业务时收取并扫描保存的资料存入项目档案中,后续环节如需使用已归档的资料、证件,业务申请人无需重复提交,业务审批人无需重复审核,直接从项目档案中调取。
3、在项目档案中对项目所有业务记录、证照信息进行集中展示,相关人员可借此全面掌握项目的进展情况,从而可以在适当时候对其开展服务、监管工作。
从2015年8月24日上线截止于2018年7月31日,该平台共建立项目档案2526个,已归入档案资料35430份,实际复用已归档资料142719份(次),采用电子数据替代纸质证件、凭证23126份(次),大幅减少了行政审批的纸质资料数量,同时减轻了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负担,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助推了网上办事。
按照国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的指导思想,我市积极响应,即将建成市民服务中心办事大厅,整合办事窗口。为了让市民服务中心发挥最大效能,对应的数据平台也应当同步整合到一起。
建 议:
一、建议以市政府为主导,以市住建局工程项目信息库运作模式为参照,联合我市建设工程相关主管部门及市民服务中心,建设我市工程项目信息、资料复用库。除了收录工程项目信息、资料之外,还可以将主管部门对项目的检查、监管、奖惩等信息一并归集。
二、建议市政府相关部门研究出台政策,支持电子信息代替书面证照、纸质资料扫描件“一次核验反复适用”的做法。
三、建议对工程项目从规划立项到竣工使用的全过程所有资料数据进行整合、分析,通过图表或者流程图等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方便项目各方及政府部门直观掌握该项目进展情况,既可以帮助相关主管部门提前预判工程项目建设、固定资产投资情况走势,同时也可对工程项目可能存在“跳过”某些审批环节的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提案者: 陈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