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经济发展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需围绕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特征和战略定位来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积极促进上市公司发展是推动经济持续转型升级的重要路径。东莞A股上市公司(简称“东莞上市公司”)在量质上均与佛山A股上市公司(简称“佛山上市公司”)存在差距,现通过比较分析,对促进东莞上市公司发展提出建议。
一、发展概况比较
莞佛位属全球制造业中心,产业结构长期以来的核心特点均是以制造业为主导。2017年度,东莞GDP达7582亿元,位居广东省第四;佛山GDP达9550亿元,位居广东省第三。
佛山、东莞首家上市公司分别于1993、1994年登陆深市主板,历经约25年的发展,东莞上市公司有27家、佛山上市公司有36家,家数相比为75%。2018年底,总股本相比为63%,募集资金相比为49%;2018年9月底,总资产相比为33%;2018年底,总市值相比为22%;2018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相比为19%,净利润相比为17%。(注:比例数据均为东莞上市公司占比于佛山上市公司)
二、东莞上市公司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
1、东莞上市公司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
2017年度,佛山GDP与佛山上市公司家数省排名同为第三,东莞GDP省排名第四,东莞上市公司家数省排名第六,落后于汕头、珠海;1999-2008年期间,佛山上市公司新增7家,东莞GDP逐年上升但东莞上市公司未有新增。证券化率是指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的比例,是衡量证券市场发展程度的规模化指标;2017年底,东莞A股证券化率为27%,远低于佛山的80%。
2、东莞上市公司主体结构不尽合理
莞佛两地,仅两家佛山上市公司为沪深300指数样本股,以及两家佛山上市公司为千亿级企业。相较于佛山上市公司由大型企业引领发展,东莞上市公司主要以中小型企业为主,单体资产经营相对单薄,缺少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型、集团化、国际化的大型上市企业。
3、东莞上市公司在优势产业的集中度不高
佛山制造业类上市公司家数占其上市公司总家数的比例高于东莞,即佛山制造业类上市公司的集中度高于东莞;制造业类东莞上市公司在细分行业中的分布比较分散,制造业类佛山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相较于佛山,东莞优势产业尚未形成上市公司集群。
建 议:
1、增加东莞上市公司数量
东莞可通过加大优势产业中上市后备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各行业未上市的头部企业成为上市后备企业,政府产业引导基金注入上市后备企业规范其运作等方式,加快A股上市节奏,以及填补部分优势产业中暂无A股上市公司的空白。
2、扶持东莞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东莞可借鉴佛山对大型上市企业的助推作用,通过政府主要领导对口帮扶,解决东莞上市公司现实经营中的困难,助其做大做强;东莞在招商引资时,可大力引进兼容性强的产业项目,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东莞上市公司业务协同发展;东莞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扩大规模、搭建发展平台、给予针对性强的扶持政策,结合东莞基金产业集群作用,发挥优势产业集群效应,打造引领型的大型上市企业。
3、加大奖励扶持力度
近年,莞佛均加大了扶持资本市场、企业上市力度,并出台了相应政策。东莞可借鉴佛山市区结合奖励、多方面奖励形式,发挥东莞市镇两级扶持合力作用,提高上市奖励之外,增加再融资奖励、并购奖励、发债奖励、贴息支持等。
4、莞佛携手共同发展
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的背景下,莞佛两地优势互补、发展模式相互借鉴,科技协同创新上深化合作,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共同推动制造业向高端迈进,在壮大现有上市公司的同时,将共同引领优质企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