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广东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东莞市户籍残疾人占户籍人口比例为4.03%。2017年末我市共有户籍人口211.31万。按人口比例套算,我市共有户籍残疾人口约8.52万人。体育运动不仅能提高残疾人身体素质, 促进其身体健康, 而且能丰富精神生活并且有助于提高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

  东莞市残疾人的年龄偏高,50岁以上占65%,文化程度偏低,不识字和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8%,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自己所得和家庭成员所得为主,二者相加占92%。根据调查结果,东莞市持有残疾人证的比例高达99%,应该肯定东莞市政府和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有着非常完善的残疾人救助与服务体系,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我党和政府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

  东莞市残疾人就业比例虽然较高。但存在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根据调查结果,东莞市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频率中从不参加和偶尔参加的比例合计占71%,其主要障碍是经济原因占34%,时间原因占29%,二者合计占63%,以上二者可以归结为经济原因为主。东莞市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需求明显,强身健体和有利于康复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71%和60%。但是,设施与指导还不能满足目前我市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需要,42%的认为社区组织的康复训练与服务由于出行不太便利而不会参加,33%的认为康复效果不好,不会参加,二者相加占75%,回答比较方便,会参加只占25%。这说明残联和社区针对于残疾人体育运动的服务工作不足以适应残疾人的需求。这也对社会组织残疾人参加康复训练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东莞市残疾人对东莞市残奥冠军的了解不足。东莞残疾人运动员周国华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获得盲人女子T12级100米项目的冠军,创造了东莞残疾人体育历史上第一枚金牌,他在2016年里约残奥会上获得一金一银一铜的成绩。对于这些成绩和荣誉,调查中选择不清楚和与我无关的分别占49%和14%,两者相加总计为63%,说明我市残奥冠军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榜样作用。

  
建    议:
  1. 提高对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重视和投入
  经济原因是东莞市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障碍。考虑到东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建议东莞市残联和社区在一般救助的基础上设立残疾人体育专项奖励基金,为坚持体育锻炼的残疾人提供一定金额的奖励,提高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为其它残疾人树立榜样,鼓励更多的残疾人参加到体育活动中来。
  2. 精准解决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中的困难
  东莞市残疾人的年龄构成偏向于老龄化,对于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引导与帮助要考虑到这一特点。由残联和社区组织一些适合于老年残疾人参加的体育活动,在运动器材的提供上由社会的公共设施向老年人可用的握力圈,登山杖,垂钓杆等个人器材倾斜,切实帮助老年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
  3. 从多个角度对残疾人提供帮助
  东莞市残疾人主要从家庭方面得到照顾,而且就业率较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由社区和工会从以上两个角度对残疾人提供帮助。如,社区可以对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活跃的家庭提供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工会也可以与残疾人就业或退休的单位沟通,通过单位对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给予支持。
  4. 加大对残奥会冠军事迹的宣传力度
  东莞市残奥会冠军的训练康复经验是我市残疾人是宝贵财富。建议加大对残奥会冠军的宣传力度,对其训练康复经验进行总结,并通过讲座,组织参观训练等方式向全市残疾人推广,为残疾人参加体育康复训练增强信心。
  

提案者: 农工党市委会

市残联:
农工党市委会提出的关于加强东莞市残疾人体育活动,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提案收悉。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对农工党市委会提出的建议,我局无不同意见。关于是否设立残疾人体育专项奖励基金,请贵单位审定。
    二、为加强东莞市残疾人体育活动,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我局将做好如下工作:第一,要求各新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必须配备残疾人专用通道,给予残疾人优惠使用场馆设施。第二,举办赛事活动多考虑设置适合残疾人参与的项目,吸引更多的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第三,建议由贵单位物色一些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残疾人,提供给我局作为榜样人物加以宣传推广。第四,对在重要体育赛事活动中,获得优异成绩,为东莞争得荣誉的残疾人运动,向市政府争取给予更大的奖励。

 

  (B):类

  东残联函〔2019〕15 号

  对东莞市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

  第20190169号提案的答复

  农工党市委会: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东莞市残疾人体育活动,帮助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与会办单位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沟通协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我市残疾人体育事业也得以快速发展,2013年12月经东莞市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正式成立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这是国内设立较早、建设起点较高的综合性残疾人体育训练、健身活动的公益性服务机构,为直属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一、依托全民健身助残工程,推动残疾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促进残疾人身心健康。

  2015年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残联颁发的国家全民健身助残工程示范点选点在我市横沥镇康就中心,国家统一采购有关健身器材,配发至每个示范点,为残疾人提供体育活动场所和适宜的设施器材。广东省政府将全民助残健身工程示范点创建工作列入了2015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中,我市茶山镇入选为省级全民助残健身示范点,由省残联划拨专项资金至示范点开展创建工作,并举办了一场全民助残健身示范点健身指导员培训班,为残疾人提供专业服务,推动全民助残健身事业的发展。以上2个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每年均累计有数千人次残疾人提供体育运动服务。

  二、大力推进残疾人群众性体育运动发展,逐步提高残疾人健身意识。

  以茶山镇、横沥镇为典型,推广群众性残疾人体育运动。开展全市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师资培训班,培训对象主要为镇街(园区)从事基层残疾人工作、残疾人体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或社区残疾人专职委员,结合实际工作需要,讲解残疾人体育工作规范、科学健身知识,残疾人体育健身内容、健身项目、指导方法、锻炼方法、锻炼手段及运动损伤预防等内容,至今共开展了5期培训班,累计培养近300名指导员;打造属于本地的残疾人体育盛会,2015年探索举办了东莞市第一届残疾人运动会,设立田径、游泳、乒乓球和羽毛球4项比赛,累计参赛残疾人运动员达238人;2017年完成与健全人市运会同年同步举办,与东莞市体育局一同举行了东莞市第九届运动会暨东莞市第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开幕式,第二届市残运会的比赛设项、参赛规模、赛事影响均创新高,并首次将残疾人飞镖项目纳入其中,成为全市残疾人朋友及其亲属的盛大聚会。

  三、积极开展残疾人体育项目集训,残疾人竞技体育水平名列全省前茅。

  根据广东省和国家残疾人体育比赛的总体布局,开展各类残疾人体育项目集训,近年来,我市已成立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射箭、自行车等项目训练基地,开展全年集训,为省、国家培养和输送了许多优秀残疾人运动员,2018年度累计有2.8万人次残疾人参与体育项目集训活动。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建有综合体育馆1座和室外射箭场1个,可为篮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柔道、射箭等项目提供训练场地保障,另有1座食堂宿舍综合楼,可为残疾人运动员提供食宿、生活学习等后勤保障。2018年我市派出169人规模的代表团参加广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120名残疾人运动员共参加了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射箭、自行车、举重、飞镖、盲人足球、脑瘫足球和聋人篮球等11个大项,149个小项的比赛,以1270分的成绩夺得团体总分第一名,并获得了130枚奖牌。其中,金牌77枚、银牌33枚和铜牌20枚,位居金牌榜第一名、奖牌榜第一名,9人次打破14项省残运会纪录,我市已连续两届获得省残运会“三个第一”。

  四、注重培养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参加全国残运会、亚残运会、残奥会等大型体育赛事均获优异成绩。

  在全国第九届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18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广东参赛共斩获18金6银7铜,为广东取得团体第一名作出重要贡献;在第3届亚洲残疾人运动会上,我市6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共收获7金6银4铜1个第四名和1个第六名,刷新东莞参加亚残运会的历史成绩;在第15届巴西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我市派出2名残疾人运动员代表国家参赛获得1金2银1铜,广东省人民政府给予在第15届巴西残奥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东莞市残疾人体育训练中心记集体一等功。

  五、通过现有媒体平台,努力做好残疾人体育活动宣传工作。

  目前,我们通过各大媒体单位、市残联公众网站、《东莞残疾人》内部刊物等宣传平台多渠道开展全市残疾人事业宣传,在全市营造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2018年,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网、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日报等媒体单位有30多篇残疾人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报道,市残联网站发布了60多篇残疾人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活动新闻,《东莞残疾人》2018年第4期、5期开设专题,重点报道雅加达亚残会和广东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我市获奖情况。2018年9月,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市残联组织安排我市残疾人运动健儿勇夺佳绩媒体采访活动,中新社、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东莞广播电视台、东莞日报等6家媒体前来采访报道,发表各类新闻报道10多篇;2018年12月4日,联合广东医学院,举办我市残奥冠军周国华的励志专题教育宣传活动,向高校师生展现了我市残疾人运动员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的精神面貌。

  六、未来工作思路

  (一)提高对残疾人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重视和投入。

  一是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创建工作。根据《广东省残联关于下达“十三五”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体育社会指导员、康复体育关爱家庭计划和文化进家庭任务的通知》文件要求,进一步丰富残疾人文体生活,扩大残疾人参与率、覆盖面和获得感,在总结省政府民生实事推进示范点建设的经验上,务实合理推进我市示范点建设,计划于2019年完成各镇街(园区)残疾人体育健身示范点创建的调研工作,形成报告并提交市政府审核,于2020年完成省残联下达的任务数,创建14个示范点。二是继续做好残疾人体育健身指导员培训。截止目前,我市已完成省残联下达的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指标,2019年将继续开展培训班,为镇街(园区)培养刚更多专业的基层指导员,提高覆盖面,为社区(村)开展残疾人体育活动提供服务。三是在举办赛事活动多考虑设置适合残疾人参与的项目,吸引更多残疾人参与体育活动。四是要求各新建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必须配备残疾人专用通道,给予残疾人优惠使用场馆设施。

  (二)进一步做好残疾人事业的宣传活动,加大残疾人体育活动和残疾人竞技体育自强不息的宣传力度

  一是充分加大媒体单位的沟通交流,充分运用媒体资源,报道残奥会、亚残运会、全国残运会、省运会等自强不息先进典型的新闻报道;二是充分利用市残联公众网站、《东莞残疾人》内部刊物的宣传平台,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发挥新媒体的宣传力度,今年开通市残联微信公众号,有针对性加大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康复经验的宣传;三是争取市财政的支持,加大财政经费投入,争取将残疾人体育事业宣传经费纳入经费预算,每年在镇街、社区(村)开展以讲座为主要形式的宣传活动,多渠道宣传我市残奥会冠军的训练康复经验和残疾人运动员奋力拼搏的精神面貌。四是物色一些经常参与体育运动的残疾人,提供给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作为榜样人物加以宣传推广。

  领导签字:

  承办人姓名:钟伟

  联系电话:23393993

  东莞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9年4月9日

 

办理单位: 市残联,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