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工业发展为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传统的外延型、粗放型增长模式限制了东莞工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工业转型升级面临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制造业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不利东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制造业正重新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两化融合,提高产业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产业聚集化、高端化和特色化。

  我市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有:一是产业层次低,产业链配套不完善,东莞本地品牌影响力较弱。东莞工业整体上,特别是本地品牌企业仍处于产业的较低端,发展方式总体上还是粗放型,产品技术含量不高,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例不高,“低、小、散”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工业生产增长后续动力不足,近年来东莞工业投资持续走低,各项指标呈下降趋势,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偏低;三是主产单一,小微企业实力偏弱。长期以来,我市工业经济一直以电子行业为主,且集中了我市大部分的主要骨干企业,一旦某些骨干企业调整变动,工业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全市经济发展。小微企业整体生产技术水准较低,规模偏小,产品单一,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成长性不足,不能稳步有效地推动全市工业经济的发展;四是核心竞争力不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品牌运营的投入十分有限。虽然东莞产业技术综合实力不断提高,但科技进步和品牌成长相对缓慢,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够,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建    议:
  一.扶持本地企业品牌建设,扩大本地企业品牌影响力,让更多好的品牌来自东莞本土。好的品牌可以带来巨大价值和市场份额,可以大大提升企业竞争力。东莞在国内国外影响力大的品牌多为外部品牌,本地品牌影响较弱,多数企业品牌意识不强,品牌运营能力和投入不足。因此,对于有发展潜力和意愿的本地品牌,可建立品牌专项资金或企业纳税返还补贴,直接支付企业品牌宣传或运营所需花费,做到专款专用于品牌建设。

  二.在税收政策方面考虑以税补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用贴补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改造、品牌投资及引进人才。从供给侧改革出发,对于有市场、有品牌、有创新、有规模的优质产能,政府给予批量和年度性的采购倾向,促进本市制造业优质产能做大做强。因此,可以提高优质产能、扩大市场份额,同时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三.高端人才是高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人力基础,包含了技术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级蓝领技工,也包括国内和国外人才。当前,我市高端制造业的关键环节人才相对缺乏。政府可以从改善人才来发展的各项环境要素着手,从各个方面提升人才的工作、职业发展、生活和政策环境,打造吸引高端人才发展的、具有竞争力的人才环境。在一些具体项目中政府也可以一事一议,为引入重要人才量身定做,体现政策的灵活性。

  四.鼓励技术创新,对于有市场前景的新产品技术给予研发过程和市场化过程的准确资金支持。本市有些企业成长性较好,具有市场规模,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但价格走低,成本上升,微薄的利润严重影响产品创新并投入市场销售。对于这些新产品新技术投入,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评估,使用专门的创新扶持资金或企业纳税资金直接用于创新项目的花销,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精准扶持。

  五.推动本市制造业的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两化融合宣传推广,免费培训企业人员,建立并提供公共服务器空间,资金支持合格的中介机构以较低的价格协助企业实施两化融合。对于完成两融的企业,财政和国企采购可给予加分,首先在本市推广两融产品,而非以往进行财政补贴。

  

提案者: 王赐豪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