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市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设教育强市是满足我市人民日益增长的更加充分、更加均衡、更高质量、更富特色的教育需求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我市城市品质的必要手段。一直以来,让自己孩子入读优质学校,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是每一个家长的夙愿,特别是我市作为外来人口严重倒挂的城市,在提交积分入户和积分入学申请的外来人群中,优秀人才占较大比例,让小孩入读公校,接受优质教育是他们大多数人申请的初衷。多年来,我市中小学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
一、学位供给压力较大,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显现:优质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只能各承接近30%和20%的生源。
二、民办教育规模庞大,但办学质量总体偏低。民办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有限,教学设施不足,教师稳定性缺乏保障,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却承接了超过50%的生源。
三、财政资金和土地资源瓶颈亟需破解。近年来,我市每年对教育行业的财政资金投入约占财政总收入的23%,要实现50%随迁子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目标,还需加大财政投入,造成空前财政压力。此外,我市新增用地紧缺,教育用地紧张也是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
四、近年来,虽然我市在教育均衡上下了很多功夫,但是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已然存在。突出表现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不平衡、民办学校之间的不平衡,以及由于招生政策造成的部分民办学校挤压公办学校造成的新的不平衡。
建 议:
以优质教育资源的利用最大化为抓手,推动我市中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如下:
一、争取政策和财政支持。一是我市要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尽力将财政资金和土地资源向教育行业倾斜;二是要请求省里和国家考虑东莞外来人口严重倒挂的实际情况,做好沟通交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增加对东莞的转移支付力度。
二、以“传、帮、带”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是采用名校长选聘、名校托管、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培训、交流等方式,优化教学和管理手段,提高办学水平较差的公办学校教学质量;二是建立公民办教师的互通机制,教师轮岗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向普通民办学校调派管理、教学能手专职轮岗1年以上,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提高我市每年投入的公民办结对帮扶资金,进一步扩大帮扶学校的数量;并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进行严格的财务审计,加强监管办学收益,按照法律法规将政府拨付学位补贴、向学生收取的费用等各项收入减去开支后的结余资金,投入办学,提高教师待遇,提升师资力量,增加教学设施。
四、充分挖掘“互联网+教育”功能,加快推进教学资源、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线上品牌教育平台,不断优化远程教育模式,通过“云课堂”、“微课”等数字化教学方式,扩大共享优质教育管理和教学资源,提升办学质量。
五、在集团化办学改革中,一是要进一步加强区域布局,整体推进,充分考虑优化我市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城乡布局的均衡性;二是以镇街为单位组建义务教育集团,优质学校牵头,普通民办学校加入,形成长效机制,在教学、教研和管理各层面资源共享,开展各种活动时,集团内各校共同参与。
提案者: 民革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