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全面提升全市商标创造、保护、运用能力,以品牌建设助推东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工作部署。
目前我市商标品牌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不够到位,未形成浓厚的商标培育保护氛围。政府层面,顶层设计不够完整。与已制定的全市商标品牌发展方案配套的组织机构、政策扶持和资金鼓励的相关政策还未正式推出,也未细化商标品牌示范区建设规范等。部门层面,管服合力还未形成。认为“商标品牌战略只是工商部门的工作”,各部门还未形成高效的监管服务合力。许多企业缺乏对商标重要性的认识与注册商标的主动性,或是注册后未合理地运营维护、过期没有续展、缺乏维权意识等缺乏大型商标品牌宣传活动和阵地,没有对行业协会、商标服务机构等给予足够奖励支持,借助其力量进行宣传。
二是结构不够合理,未形成高价值品牌影响带动效应。行业结构不合理,忽视特色产业商标培育。目前商标品牌宣传培育以工业产品作为重点对象,导致商标行业结构和产业构成相对单一,许多地方特色农业产品和服务行业没有注册商标。商标结构不合理,考核指标设置不够科学。商标发展指数计算公式涉及广东省著名商标,但缺乏对驰名商标、国际商标、地理标识和集体商标等的激励,随着著名商标暂停认定,该公式已不能客观反映商标发展情况。
三是机制不够健全,未形成有力的商标发展动力支撑。准入方面,未健全便利化注册机制。培育方面,未健全全方位服务机制。缺乏商标品牌宣传、指导、研判、查询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广泛的商标宣传和营销推广平台;未建立起常态化商标培训指导和人才引进机制。保护方面,未健全高效化维权机制。商标侵权案件程序较多,耗时较长,且需商标权利人多次往返配合,增加了维权成本;对跨市维权还未建立高效的线索移交处理机制,也还未形成全国通用的维权材料样式。
建 议:
一是完善一套商标战略发展规划。结合地方产业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实际,建设滨海湾商标品牌战略示范区。做好顶层设计,出台鼓励商标品牌发展的系列方案和政策;明确组织架构,成立商标品牌战略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人力物力资金保障,制定阶段性商标品牌发展计划表,建立商标品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督办工作进展。
二是打造一张湾区商标品牌名片。深入挖掘高新制造业、新型服务业的商标品牌价值,将“滨海湾制造”商标品牌名片大力向国内乃至国际推广。推出区域品牌鼓励政策,联合行业协会、商会、社区的力量,积极申请注册地理标志商标和集体商标;对有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的企业进行精准培育和指导,引导其申报驰名、中国商标金奖等奖项称号;鼓励企业积极注册国际商标。
三是搭建一个商标品牌服务平台。打造集准入、宣传、培训、指导、咨询、交流为一体的商标品牌综合服务平台。简化前端准入,争取在滨海湾新区设立商标注册窗口,并将商标宣传融入企业登记注册环节;注重宣传推广,与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开展深度合作;拓宽平台功能,引进“互联网+”商标服务,为商标企业提供法律咨询、风险预警、统计分析、发展规划等服务。
四是构建一个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加大政府主导力度,为商标发展提供政策支持,主持搭建商标品牌服务平台、商标指导站和维权服务站;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商标保护联合执法机制;激发企业创建热情,对商标注册及获奖企业予以资金支持;鼓励社会共同参与,抓好商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让更多群众了解、信赖、使用、保护商标,共享品牌建设带来的营商环境优化和经济发展质量提升。
提案者: 刘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