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与安全。电梯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安全问题在现代社会中显得至关重要。2018年2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法规标准健全、安全责任明晰、工作措施有效、监管机制完善、社会共同参与的电梯质量安全工作体系,让人民群众安全乘梯、放心乘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截至2017年底,我市在用电梯数量已接近10万台,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安装的电梯超过2000台,到现在已使用了二十多年,已步入“退休”年龄。目前,现行法规没有硬性规定电梯必须强制报废的使用年限,这些老旧电梯仍然在超负荷运行,经常会出现错层、停梯等风险,是影响电梯安全不可忽略的群体。老旧电梯由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各种零部件出现磨损、老化、损坏等,造成零部件基本不能保持原有产品特性,因此具有事故率高的特点。老旧电梯的控制与拖动系统技术落后、能耗高、效率低,其损坏的零件难以找到备用件与替换件,维修难度大,成本高。老旧电梯还在一些不符合现行安全技术规范和标准的问题,在设计、性能、安全保障上要低于现行的技术规范和标准。
电梯在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也日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升电梯安全监管能力,有效预防和处置电梯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成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 议:
一、推行有效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制度。首先,大力推行电梯安全监督检查全过程记录制度,购置执法记录仪等设备对电梯安全监督检查的内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过程记录,并将电梯安全监督检查事项纳入行政权力公开运行系统。其次,推行电梯监督抽查制度,监管部门要科学制定年度电梯监督抽查计划和监督抽查方案,公开招标确定符合条件的监督抽查机构,加强对监督抽查工作的监督和比对。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抽查后处理工作,及时消除电梯安全隐患。第三,推行电梯维保单位违法违规记分制度。监管部门在一个记分周期内,对违法违规的电梯维保单位按照规定进行累积记分和相应处理,根据记分情况实施分类监管,将电梯维保单位的记分信息通过全国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等方式向社会公示。第四,完善电梯安全信息公开制度。保障乘客知情权,倒逼电梯相关单位采取措施保障电梯安全,让电梯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和成效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二、加大推行电梯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电梯物联网技术,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电梯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电梯的动态监控、风险预警、故障报警、困人救援等功能的网络技术和管理方式。在推广过程中,一是要争取政府的支持,把电梯物联网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二是要学习借鉴成熟的电梯物联网管理经验,在现有系统的基础上加以应用,尽量少走弯路。三是要做好电梯物联网宣传工作,争取电梯相关单位的配合。
三、完善电梯安全监管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完善电梯安全监管责任机制。一是落实责任到监管部门和人员,负责本辖区内的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二是定期对监管部门和人员的监管频次、过程和结果等内容进行检查。三是对监管存在不作为、慢作为或者乱作为的,按照规定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
四、加强电梯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加强检验人员培训,提升检验能力,鼓励并组织检验员参加检验师培训取证,提升其检验能力。截至目前,东莞检测院共有电梯检验师81人,占电梯检验资格人数的66.4%,因此,亟需加大电梯安全检测及监管队伍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电梯维护保养的需求。与此同时,还要积极争取市财政对电梯安全监管的资金支持。
提案者: 殷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