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高速、沿江高速、广深港高铁、广深铁路四大过境干线由北至南穿越我市经济最发达的厚街、虎门、长安、滨海湾新区、常平、塘厦等地区,使东莞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有着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硬件优势,同时也是展示湾区都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窗口,对城市品味和文化层次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四大过境干线的景观建设,对保护路域生态环境,促进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有着积极作用,既能有效提升过境干线的整体服务功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也为湾区都市品质跃升打造了一张靓丽的“东莞名片”。将四大过境干线沿线纳入景观设计范围,实施过境干线两侧的生态景观建设,努力营造“车在景中行”的具有浓郁岭南特色的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绿色景观长廊,充分展现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新风貌,将我市四条过境干线景观真正营造为宽松舒适、高效愉快的景观路、生态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历史任务。
当前,我市四大过境干线两侧规划控制区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景观的人文特色不突出,缺乏亮点。代表城市文化积淀、城市形象的雕塑、园林景观小品数量少、档次低,景观设计中融入的地方文化元素不多,缺乏特色性的亮点。第二、便民服务与景观设计融合度不高,没有高速出口的环境公厕及相关的公路服务设施,景观设计也没有将实用功能与景观设计融合在一起,未形成“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景观环境体系。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的站(场)及沿线也缺少必要的景观设计。第三、景观设计没有发挥宣传东莞城市品质的作用。第四,四大过境干线两侧环境脏乱差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私自搭建的铁皮屋、养禽场、部分烂尾厂房和老旧民房严重地影响了我市的整体形象。违规设置的广告牌在一定程度上对铁路及高速公路的行车安全都构成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建 议:
一、四大过境干线景观建设应根据沿线的自然条件进行总体规划,营造整体景观主线。过境干线的景观建设应该符合我市的人文特点,科学合理的规划出高品质的景观,创造“车在画中行”的良好行车环境,实现过境干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二、加强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高铁)站点附近景观统一改造,重点打造绿化景观节点。通过精细化的绿化景观设计展示区域形象,色彩基调应尽可能丰富多彩,可多采用本土开花植物,营造良好视觉景观;在四大过境干线高速运行地段,重点做好沿线自然环境和生态修复工作,解决视野遮挡问题,展示我市优美的田园水乡、茂密的植被及湾区都市品质等健康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塑造美好的旅程体验。
三、加强四大过境干线沿线车站站前广场及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景观建设。在保障相关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车站、服务区及其属地地域文化特点,对不协调的建筑物予以拆除或对其进行外观改造、美化。加强站前广场、服务区绿化建设,完善站前广场、服务区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
四、加强可视范围内建筑景观风貌管控。四大过境干线景观建设在保障安全和功能的基础上应体现其独具特色的人文、地域风貌。按照铁路安全有关规定和景观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沿线建筑物与铁路的间距和高度。与周围环境景观不协调的建筑物,要进行外立面清理和美化;对沿线违章搭建的铁皮屋、养禽场、部分烂尾厂房和老旧民房进行清理和拆除;对沿线两侧的广告牌进行品质提升。
五、切实抓好四大过境干线沿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结合我市“美丽东莞”建设,应尽快编制高速公路、铁路(高铁)沿线连片美丽乡村片区总体规划,统筹协调片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景观风貌等,提升片区整体效果,积极打造建设高速公路、铁路(高铁)沿线精品美丽乡村。
提案者: 殷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