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东莞市疾病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有8.4万人次被狗、猫等温血动物咬伤、抓伤等,其中有97.98%的人接种了人用狂犬病疫苗;2017年有10.3万人次被狗、猫等温血动物咬伤、抓伤,其中95.77%的人接种了人用狂犬病疫苗;2018年全市有12.7万人次被犬、猫等温血动物咬伤、抓伤等,其中有96%的人接种了人用狂犬病疫苗。全市近3年来涉养犬警情统计数据为:2016年5328起,2017年6327起,2018年10707起。特别是2018年11个月较2017年大幅上升69.23%。2018年8月樟木头一小区内发生的藏獒伤人事件,使得如何规范养犬的话题再次引发市民热议。《东莞日报》向市民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有八成以上受访市民认为应该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按规定养犬。社会呼吁文明养犬。因此有必要通过法律来约束。
  截至到目前,东莞尚未出台犬类管理规定,对于犬类管理工作,目前依照的是1998年1月1日实施的《广东省犬类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的。但由于犬类管理法律支撑不够、部门职责不清、管理抓手不足、处罚手段有限、违法成本低廉等原因,导致我市至今没有发放过一张犬类准养证,犬类管理问题日渐凸显,群众反响强烈,社会各界对养犬立法的呼声日渐高涨。
建    议:
  一、明确养犬主管部门,落实部门职责,赋予其处罚权。

  二、尽快出台并实施《东莞市养犬管理条例》,让养犬有法可依,规范养犬行为。

  三、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以社区和小区为单位,成立由养犬者参加的文明养犬协会、自治会和俱乐部等多种组织。组织社区志愿者对不牵狗绳等不文明养犬行为进行监督。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格局,建立治犬长效机制。

  四、禁止在居民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市主管部门划定的其他禁止饲养烈性犬的区域内饲养烈性犬。

  五、实行犬只强制免疫和养犬登记制度。

  六、所养犬只须配戴狗牌,并植入有主人信息及犬只健康等各项信息的GPS芯片,实现互联网+管理。

  七、成立宠物犬学校、宠物乐园,通过学习和各种活动规范犬只日常行为,同时也使犬主人更自觉地学习文明养犬的知识。各小区要为养犬人遛狗提供人性化服务,帮助养犬人文明养犬。

  八、加大对伤人犬只饲养人的处罚力度。严格按照《刑法》对咬死人的“犬主人”从严惩处,提高标准对受害人亲属给予经济赔偿;对咬伤他人的“犬主人”,司法机关应支持受害人要求经济补偿。

  九、建立不文明养犬人黑名单制度。

  十、建立宠物犬保险制度,保障因犬伤人纠纷被犬伤害的群众利益,保障对流浪狗的救助。

提案者: 王晓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