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寿命的增长,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发展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长者高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也是大湾区城市集群发展要面临的重要问题。
东莞作为湾区核心城市,有着便利的交通、雄厚的经济基础、丰富的人力资源,外来人口数量居珠三角前三名,外来人口占比75.7%,东莞也进入老龄化阶段。从户籍人口来看,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30.4万,约占全市户籍人口15.1%,户籍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从非户籍人口来看,一部分是改革开放以来前来东莞打拼,长期工作、生活在莞的外来人口已进入老年阶段,他们习惯了在莞购房置业,退休后暂未或也未打算回原籍生活,仍留驻东莞,甚至有部分迫于生计仍在岗,据不完全统计这部分群体超过10万;另一部分是因子女在莞就业而随迁至莞的老年群体以及少部分的旅居式养老、短暂旅游、探亲至莞的老年群体。
我市已相继出台《东莞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发展养老服务业、加快医养融合、加强老年教育工作等意见,推进养老福利服务,但暂未惠及到非莞籍老年群体。2016年8月出台的《东莞市老年人优待办法》规定非东莞籍老人符合男满70岁女满65岁且持居住证满6个月的可以申请“东莞市非莞籍敬老优待卡”。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当口,进一步提升非莞籍老年福利是提升核心城市人才粘度的重要举措。
建 议:
一是放宽老年优待卡限制,建立常住人口的同等福利机制。对于持居住证满半年的常住非莞籍老人均可享受满60周岁可办理优待卡,享受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报读老年老大学等福利,鼓励低龄老人发挥余热服务东莞,提高外来人口对莞的归属感和在莞老人的幸福感。
二是打破地域壁垒,建立异地老年卡在莞通用机制。东莞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是人员流动较大的城市,打破城市间的壁垒,推动异地老年卡、老年证在莞通用,保障异地老人到莞享受相应的老年福利政策,倡导良好的爱老氛围,推动湾区城市间交流互动,也为“旅居式养老”大潮打下良好基础。
三是将常住非莞籍老年人纳入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其养老服务福利。可参照《东莞市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办法》,面向非莞籍困难家庭老人或生活部分无法自理老人以及对莞贡献较大的模范人物等提供有偿性居家养老服务;面向其他常住非莞籍老人,可提供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普适性服务,提高其在莞工作、生活的幸福指数和归属感。
四是建立“时间银行”机制,兑换养老服务,建设幸福东莞。鼓励非莞籍常住人口参与爱心服务活动,以志愿服务、对莞贡献程度等兑换养老服务时数,一方面鼓励其发挥余热服务东莞、建设东莞,另一方面也为其老年时期享受服务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东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五是建立非莞籍老人入住养老机构优惠机制,减轻养老负担。与我市养老机构、养老护理院等建立合作机制,完善养老保险、社保等的互通机制,同时,以其本人及子女在莞工作年限、贡献程度等为标准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减轻在莞工作年轻人赡养老人的负担,为其安心建设东莞创造条件。
六加大投入力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产业发展。加大在财政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鼓励企业、社工、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产品研发、异地养老服务模式探索中来,进一步完善我市养老服务体系,提升湾区城市养老品质。